一村一寨的武装拒匪,逐渐发展成为附近数村数寨的联合抗匪,结成农民的自卫武装。在许多省份,这种武装被渗入宗教迷信色彩,与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于民间的秘密宗教会门相结合,从而产生了红枪会、大刀会等组织。这种宗教会门武装,二三十年代,在中国北方各省,如鲁、豫、冀、晋、陕,以及东三省乃至四川等地较为普遍,在东南沿海一些地方也曾出现。
红枪会来源于古代的白莲教。白莲教,有的人认为始于宋代,但至少元末农民大起义时就借用了这个秘密宗教。其后明、清两代都多次发生过白莲教起义。清代宋景诗起义和义和团运动都与白莲教有关。他们依靠秘密宗教的神秘色彩,来团结广大农民群众,又以练功、练武、神道、邪术来鼓励其成员勇敢作战。
义和团运动失败后,相隔一二十年,又出现了红枪红枪会以使用的最基本武器红缨枪而得名。它最早产生于山东,随后向各省发展,又以河南为最盛。它以村、镇为基层单位,设会长或团长;几个村合为大会或联庄会,设总会长或总团长,也有叫督办、总司令、统领的,负责军政事务。另有法师(或称老师)掌管教务,负责神事和练功。红枪会基本成员为有家业的中、小农民,不脱离生产,不离开家乡。凡无业、盗窃、奸淫、吸毒者,一概不许参加。
参加者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入会后,要练功和练武约100天。这一时期中要斋戒、沐浴、禁女色等。练功,主要由老师念符咒,众徒长跪叩头,经过两个七七四十九天之后,据说即可学得“排刀”、“排枪”(刀枪不入)之术。这时,由老师授予写有咒语的护身符。会员每天早晨须将符供于神像前,礼拜念咒之后,焚符成灰用水吞下。有的则是将护身符贴在床上、门上。与土匪交战时,会员身系红肚兜似的袋子,内装护身符。有的是临战时吞符。每天晚间,有以“运气”、“练气”为主的练功法。
练武,分排砖、喝火、排刀、排炮等几种。排砖,就是上身脱光,拿砖依次在左肋、背脊、额头各击三下;每击一下,口中都要大声发出“哈”声。如此不间断地练一个月。喝火,就是以口对准油灯焰吸气,吸灭为止。排刀,是用刀背对左肋、腹部各砍三次,发出哈声,须练两个月。排炮,则是老师令一二十人赤膊持红缨枪站成一排;另一二十人持土枪(又称火炮)站在30步之外射击。枪内火药的份量是老师经过计算后安放的,子弹则是泥丸,均由老师事先装好。老师下令开枪时,被击者须心中想着诀咒,口里发出“哈、哈”大声。如果泥丸在身上打出红印,老师就宣布“子弹已打不进了”。
红枪会所敬奉的神抵,十分庞杂。总的来说,只要是在中国流传的各派宗教和神话、传说,谁在民间有威信,就祀奉谁。诸如,儒、释、道三教中的周公、观世音、太上老君、罗祖;《封神榜》中的哼、哈二将;三国中的关(羽)、张(飞)、赵(云);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;《隋唐演义》中的秦琼;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、二郎神,乃至清代的黄三太、黄天霸,等等。根据不同支派和地区,所敬奉的对象,也不尽相同。
可以这样说,民国时期的兵、匪骚扰,使广大农民不得不起而自卫。由于他们的武器只限于木棍、缨枪、大刀、剑戟,无法对抗敌人的火器,他们就求助于江湖术士、拳脚师爷,学一些中国传统的武术、气功,加一点迷信罗祖为白莲教所信奉的四维祖师,“四维”二字合起来为“罗”的繁体字“瓢”。邪魔的符咒巫术,以补不足。当这些仍感不够时,便又请出民间索来敬畏的神仙、古人给自己壮胆,并借以吓唬敌人。最后,到这些都不灵验时,他们也开始夺取并使用新式的火器,来对付敌人了。
红枪会崇尚红色,其会众的标准打扮是红头巾(或青蓝头巾)、白褂(或褐褂)、黑布鞋、红腰带,贴肉扎红肚兜,内藏黄纸朱书的符咒;手持8尺左右的红缨枪,也有持大刀的,下有红色飘带。有些地区红枪会也拥有少量新式步枪,加强了战斗力。红枪会上阵杀敌时,一则由于自信有符咒保护、刀枪不入;二则因人多势众,故勇猛异常。
当敌人进攻时,他们口念咒语,相距五六百步时,即取出护符吞下,跪地磕头,起身后吸气、念咒,脚下使劲、迈八字步前进。近敌数十步时,突然猛烈冲锋,口中发出“哈、哈”大声,其声势逼人。一般对手往往慑于其武功法术、人多势众和不怕死的精神,而望风披靡。
这里先举一个例子,虽不是与土匪作战,但可以借此了解大刀会作战时的情形。1943年福建宁德、罗源、福安、福鼎、霞浦一带兴起大刀会,国民党当局派一团士兵进剿。双方在宁德县东南相遇。只见大刀会人山人海,尽持红缨枪。一名法师临阵请神做法,会员吞符念咒后,列队前进。
为首者手持一面七星旗,向左向右做有规律的摇动,身后的会众也随之一面摇动身体,一面继续前进。其中又有一名法师,身着红色僧服,头戴铜箍,右手执一装有铜铁薄片的铁圈,如铃鼓般摇动作响,左手持一海螺,吹号为令。会员即根据号令进止。
国民党士兵多为抓丁来的农民,对大刀会神助之说疑信参半,此时又见其阵势汹汹可怖,甚是惊惶失措;一阵排枪过后,见大刀会依然呐喊冲锋,更是深信神兵刀枪不入,遂不听指挥,纷乱溃退。部队军官当然不信迷信,但既不能控制士兵,便只得采取“以毒攻毒”的方法,来鼓励士兵的胆量。
他们取来乌鸡白狗,杀死后用血涂于子弹、刺刀、枪口、手榴弹等兵器上,声称用此污物可破大刀会邪术,使其符咒不灵。士兵中自然有人听过《水浒》、《平妖传》故事的,便信以为真,当下军心稳定,再战后杀死杀伤大刀会员甚众。大刀会也认为法术为污物所破,丧失信心,遂大败而逃。
红枪会只是这一类农民自卫武装总的代称。在不同地区,它们的名称以及仪式、服饰、姿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。下面列举一些民国时期的这种组织。
绿枪会、黑枪会、黄枪会、白枪会,均仿红枪会形式,唯枪缨颜色不同,主要流行在鲁、豫两省。
大刀会,类似红枪会,但武器为大刀,盛行于鲁、皖、东三省,闽、川也有。
毛篮会,一手提毛篮,一手持刀,称敌方枪弹尽入篮中;也有未婚少女组织花篮会。豫北较流行。
扇子会,手持扇子,据说可将子弹扇掉;行于河南汲县。
子会,与敌交战时,神师持水一碗,右手食、中二指合并,对水画符,口中念咒。传于豫北。
白头会,又称孝帽会,白布裹头,胸前系符箓一块,抵御枪弹。多在豫北。
麻衣会,又称孝衣会,身穿丧服,左手持哭丧棒,右手持缨枪,见敌一磕头,再起而应战。多在淮河流域。
长发会,披长发上阵,法师先跪地念咒。行于豫南。
天皇会,神师自称天降,颈悬朝珠一串,上阵时,手弄朝珠,口念符咒,直隶为多。
哥弟会,临阵时,呼一声“哥”或“弟”,以求枪弹不入。流行于淮河流域、豫南。
六离会,以八卦中离卦命名,穿红马褂,故又名红马褂子。冀中流行。
方道会,又名黄马褂子,行于冀南。
天门会,白莲教后裔,多在豫北林、浚、滑、汲各县。
哥老会,白莲教后裔,多在晋北。
其他尚有清道会、黄纱会、九仙会、圣仙会、小刀会、一心会、红灯教、黑胡子教、武旗会、白旗会等多种,川鄂有红灯教,四川有神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