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土匪历史既久,民国时期为祸尤烈。国民党政府倒是有过“剿灭土匪”的计划,但最终仍旧归于失败,匪势越剿越大,匪祸越剿越烈。其原因,除了国民党军政腐败、易为土匪收买以及捐税沉重、指民为匪等扩大了匪源之外,湘西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和匪首对环境的熟悉,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这里先谈谈地理、地势。永顺县匪首田高年在永顺、龙山两县之间的峻岭崇山之间,有一匪巢名牛栏洞。这里有双峰对峙,高耸入云;两山间的狭窄山谷中,布满嶙峋乱石,山水从中湍急流过。两山陡峭笔立,布满老藤野蔓。
牛栏洞在西边山峰峭壁上,距地面5丈多高。洞口外还有一块地坪,可设置机枪。因此,进攻者从正面是无法上去的。牛栏洞纵深达五六里路,可容数千人。进洞设有三道鹿砦,均有枪手设伏狙击。再进去是一道石壁,壁后洞顶布满钟乳石,乍从亮处进入或不熟悉地形,贸然冲进,往往能撞得头破血流。其后,大洞又有无数岔道和小洞,有的互相连结,有的洞洞相套,错综复杂,宛如迷宫。小洞分风洞、水洞、旱洞。
风洞阴风阵阵,砭人肌骨,使人毛发悚然,恐怖感油然而生。水洞漆黑一片,但闻水声哗哗,蛙声啯啯;水在何处,来自何方,流向何地,多长、多宽、多深,均无人知晓。旱洞最多,有明有暗,暗洞储粮草弹药,明洞则由匪徒分居,紧急时则从此洞入、彼洞出,无法捉摸。洞顶近口处又有一天棚,犹如西方人家屋顶的阁楼窗户,窗口朝向洞口方向,架上机枪,可居高临下封锁洞口。
永顺县另一匪首李兰初在山中也有一巢穴,称“五连洞”,为五个并排列于山腰的洞穴。该山海拔2500多米,终年云遮雾绕,难识真面目。五个山洞依靠在峭壁上凿出的一条一尺多宽的鸟道柏连,人行于其上,稍有闪失,即坠入深渊。匪徒在小路两端及洞洞之间均设有障碍,一方面可以相互支援,另一方面即使一个洞被进攻者占领,其余诸洞不受影响。各洞都以巨石垒成寨门,上设枪眼,用以对外射击。洞内存大量食品弹药,可供匪徒维持月余。
据说,清朝时太平天国起义军曾攻打过占据五连洞的歹徒,但一直无法攻破。
有人说,“五连洞里有条阴河,一直通到四川的鬼城丰都,常有妖魔鬼怪从阴河里进出。”
这虽是无稽之谈,但居住在洞中的土匪对当地人民来说,也无异于妖魔鬼怪。
湘西土匪大都选择有这样一些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的巢穴,被官兵追剿得无路可走时,即退守此地。官兵进入深山,攻又攻不下,困又困不死,只得知难而退。当然,其他各省土匪大多也都有类似的巢穴。
下面再谈谈湘西土匪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抗拒官兵的。古丈县的张大治在驱逐县长之后,湖南当局派了一团官兵前来平叛。张大治命令部下一边阻击,一边撤退,把官兵诱入一个四面高山的山坳里。山上的匪徒以猛烈的火力将官兵封锁在一个角落里,然后从山上将燃烧的柴禾扔下去,引着山坳里预先堆放的柴草,顿时烈焰腾起。官兵四下逃窜时,便暴露在土匪的枪口下。就这样,一团官兵全部丧生在这山坳间,无一生还。
再如,1943年间,瞿伯阶股匪被国民党保安团包围在山区的一个集市里。保安团赵司令亲自指挥一团人占据四面山头,以猛烈的火力控制各个出口。匪徒几次企图抢占山头,都被打退。正惶惶不安时,瞿伯阶仔细察看地势后,命令土匪顺风势烧着山草。顷刻间山上一片火海,火头直扑保安团阵地,匪徒乘势猛攻山头。赵司令中弹受伤,来不及逃跑,被火烧死;其余士兵狼狈逃窜。土匪转败为胜,反夺得保安团三挺机枪。
当然,国民党官兵的剿匪也不是全无成绩的。1943年,国民党朱鼎卿的八十六军到龙山县围剿瞿伯阶股匪,从秋到冬,一连搜剿了好几个月,同时采取并寨的方法来断绝土匪粮食来源,采取招降方式瓦解匪众。
瞿伯阶被搞得元气大伤,只剩下100多人枪,被迫分散“爬壕”。八十六军驻防龙山一年多,认为土匪已基本肃清,遂将大部队调走,只留下一个团。不料瞿伯阶马上打出旗号,重新起事。八十六军的那个团长名叫侯振汉,他给瞿伯阶写信说:“我和你打了这么久的交道,估计你是搞不起来了,现在你居然又出头了,我真佩服你!”
瞿伯阶从1926年拉起10几个人为匪,就是这样几起几落,实力一点点搞大起来,到1949年,已发展成为三大股、1.9万人、1.2万支步机枪的一个土匪集团了。其活动范围以龙山为中心,北至湖北宣恩、来凤、鹤峰、咸丰,东南至湖南的桑植、大庸、永顺、保靖、古丈、沅陵,西南至四川的黔江、西阳、秀江和贵州的松桃。遇到小股军队,股匪非但不避,反而要主动攻打,以夺其枪械。有大军来剿,则在上述各省范围流窜,或化整为零,使官兵束手无策。瞿伯阶的接班人、他的族弟瞿波平曾说:“据我亲身经历体会,国民党军队不剿,瞿伯阶搞不起来,他们剿一次,他就壮大一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