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亥革命之后,俄国有一名人类学家斯库尔金到中国的东北考察土匪生活。当时,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发生,沙皇俄国在东北的北部地区政治、经济势力都很大,在哈尔滨等城市里还有俄国租界。斯库尔金通过多方联系,找到一个绰号“活虎”的人。
活虎年纪约60出头,外表看上去,与东北的老农并无二样,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透露出果决和野性。据说,他原先是一名匪首,因年龄大了,厌倦了山林荒野的生活,而定居在城市里。当地的中国官吏和俄租界官员都知道他的历史,但是,谁也不敢去触动他。因为他在附近的土匪中有极高的权威和声望,一言九鼎。得罪了他,就意味着世界将从此不太平,土匪会不断地进行报复性的骚扰,甚至杀死那些官吏;反之,一切则要好得多。
斯库尔金向活虎说明了来意之后,活虎眯缝着双眼——那样子,使人想起一只正在休息的老虎——思考了一会儿,又猛地瞪大眼睛,直视那个俄国人,半晌才说了一句:“你得懂规矩!”
“当然。”
斯库尔金知道活虎的意思是要保密,不泄露匪巢的地点,否则,就会有生命危险。
“那好吧。”活虎简洁地表示了同意。
斯库尔金跟着活虎离开城市,向附近的大山里走去。不久,他们进入一片古木参天的森林。阳光从高高的树顶上照下来,在积满落叶的地上洒下斑驳的光,空气湿润而清新,使人忘却了这是一次通往匪窟的旅行。树木渐渐疏朗起来,前面出现了一道小溪,沿着溪水向前走了一会儿,对岸的一片空地上,有一座圆木造成的很大的房屋。
两个人进去时,看见屋里大约有五六十人。这些人都很平静,似乎早已知道活虎要带一个“大鼻子”上这儿来。乘活虎与一名匪首低声交谈的功夫,俄国人类学家浏览了一下屋内的情景,四周是一排白木板钉成的长凳,也许就是床,因为上面还铺着草席。屋子中央有一个很大的烧木柴的火炉,炉子上有一口特大的铁锅,里面正炖着什么,发出肉的香味。屋子的顶部和四壁被炉子长年累月散发的烟熏得黑糊糊的。但是,不论是倚在墙边的,还是拿在乎上的武器,却都是擦得锃亮,在屋里昏暗的光线下,发出金属的光泽。
斯库尔金还看到迎门的那面墙上,有一个神龛,里面安置着一个被熏得乌黑的神像——后来他才听说那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将军,名叫关公——神像前摆着香炉和烛台。
斯库尔金所看到的,就是东北地区数以千百计的股匪中的一股。这些土匪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“胡子”或“胡匪”,是因为东北土匪的祖师爷们当初劫掠时,为了起恐吓作用或避免被人相认,身穿奇装异服,挂着红色的假胡须,所以又称“红胡子”;因当初大多数土匪都骑马,故还叫“马胡子”。
根据斯库尔金的要求,一个中年匪首特地向他介绍了土匪的组织情况。
匪首说,红胡子就同军队一样,下面要绝对服从上面,一个地区的红胡子还要服从一个最高首领。这个最高首领被尊称为“大爷”。
“大爷一般不在野外跟队伍活动,而是居住在当地的中心城市里。”
匪首说到这里,不自禁地望了望不远处的活虎。那个人正眯缝着双眼,坐在一个树桩子上吸烟。
匪首继续介绍说,大爷在城里合法地做生意。一方面可以用赚来的钱购买武器弹药,一方面可以通过官方或社会下层了解官兵的动向,把情报通知给山中的红胡子。一般的红胡子都不知道大爷是谁,只有少数头目与他有联系。
这名匪首还强调红胡子的这种组织,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。当然,这无疑只是一种传说或故意夸张的说法。退回去一千年,东北地区还是渤海国和契丹国的时代,以渔猎为主的游牧部落,哪里会有什么红胡子呢?即使到了明代,这里居住的满人也还处于奴隶社会,地广人稀,不可能有健全的土匪组织。比较正确的说法是,东北胡匪起于明末。当时明朝将领毛文龙镇守皮岛(今属朝鲜,改名椴岛),据说深得军民拥护。后来,兵部尚书袁崇焕设计诱杀了毛文虎,毛的部下大半便啸聚山林,落草为寇,成为最早的胡匪。
而胡匪之盛,则当始于清末。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、1900年庚子义和团运动以及1905年的日俄战争,使东北地区深受日、俄帝国主义的茶毒,社会动乱,民不聊生,便有人铤而走险,以抢劫为生。其中有野心的不逞之徒与战后的散兵游勇相结合,乘机而起,称霸一方,世代相传,遂使东三省红胡子在民国时期闻名全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