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竹窗三笔 > 章节目录

中庸性道教义

  妙喜以中庸性、道、教,配清净法身、圆满报身、千百亿化身,体贴和合,可谓巧妙。细究之,则一时比拟之权辞,非万世不易之定论也,作实法会则不可。何也?彼以仁义礼智言性,岂不清净,然非法身纤尘不立之清净也;彼以事物当然之理言道,岂不圆满,然非报身富有万德之圆满也;彼以创制立法化民成俗为教,岂无千百亿妙用,然一身之妙用,非分身千百亿之妙用也。大同而小异,不可以不察也。或曰:“仁义礼智,孟子之言也,中庸止言天命而已。”
  予谓至诚能尽其性,而继之以宽裕温柔十六字,非仁义礼智而何?故曰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也,不可不察也。
  【译文】
  妙喜禅师以《中庸》开头所说的性、道、教,配清净法身、圆满报身、千百亿化身,体贴和合,可称得上巧妙。然而仔细加于推究,妙喜禅师这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一时比拟的权宜之辞,不是万世不易的定论,如果把它当作实法去领会则不可以。为什么呢?他将仁义礼智称为性,谁能说不清净?然而不是法身纤尘不立的清净;他将事物当然之理称为道,谁能否定不圆满?但这不是报身富有万德的圆满;他将创制立法化民成俗称为教,谁能说它没有具有千百亿妙用,不过这只是出于一身的妙用,并非分身千百亿的妙用。似这些大同而小异的地方,不能不细心明察呀。有人说:“仁义礼智,是出自《孟子》之言,《中庸》只说天命而已。”
  我认为《中庸》“至诚能尽其性”之后,继之以“宽裕温柔、发强刚毅、齐庄中正、文理密察”这十六字,不是仁义礼智是什么?由此可知孟轲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,这一点也不能不察啊。
上一章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