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朝野新谭 > 章节目录

陈家鼎革命大事记(林颂亭遗稿)

  推倒数千年专制,创立共和民国。凿混沌,灌文化,抚宏模,规大型,树亘占未有之奇业,彪炳炫赫,震动全球。厥惟某某等数伟人,此外慷慨悲歌之士,忧时愤世,掷头颅,呕心血,赞襄擘画,风驰云卷,流离颠沛,出死入生而革命之绝大事业,遂蕴酿郁勃,爆发而不可遏,一跃而抗衡世界文明各国。功人落落,可屈指数,众议员陈君家鼎其一也。陈君字汉元,湖南宁乡人,年三十四岁。先世为湘中文献故家。
  陈君品德高洁,学有渊源。怀抱政略,才足匡时。奔走革命十余年,与同志守恢复中华,建立民国之盟,而力能副其实。交人以血诚相与,好结纳江湖豪杰,性刚峻,疾恶如仇,其见恨于佥壬得谤以此,而名亦随之。盖大政治家而侠者流也,弱冠开敏雄毅,读书目数行下。
  自九经三史诸子百家,暨阴阳金石小学内典方言之属,靡不通贯。戊戌后,每读船山所南诸遗书,革命思想、民族大义益奋发,慨然以恢复神州为己任。
  甲辰东渡后,久业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。益肆力于政治学,于西籍无所不窥,尤博通共和宪法原理原则。阐究民生学,注意于社会国家主义。其所为诗文,援笔立成,奇气荡。辩论古今事理,口若悬河,而言皆中窍。人以是推服。其学识通中外,冠时流如此。予与陈君交最深,共患难者十余年,悉其生平事迹最详。顾默而不彰,使纪实者无所稽,慕义者无所述,予之过也夫。谨详其革命事迹如左。
  中国革命,萌芽孙中山。然其初风气锢塞,机关未立,若乙未惠州香港诸役,事绝险而艰。自陈君东渡,与陈张宋汪胡田白吴,协助孙黄诸公,使中国同盟会势力弥满海内,于是团体革命之事兴焉。
  中山乙巳由欧抵日本,陈君即约数同人迎之横摈,商会事起原。丙午中山寓筑土八幡町,宅外署高野长雄寓,往来者惟亲密同志。陈君时方由湘亡命返东,中山尝与晤商,往返颇密,并价重要人往入会焉。前清庚子之役,祸延天下。逾年为城下盟,赔款四亿,中国困乏。陈君愤甚,与孙黄宋汪张白田,及他烈士共事,实行倒王政、建民国之策。而革命党之声,震于寰海。
  其时帝政派以平和为名,专欲扶植满洲君主立宪,借口革命召瓜分之祸,以恫偈吾党。陈著文累千万言,辩之最力,见汉帜及各种革命杂志日报。奕劻铁良用事,仇视汉族,厉行专制,监视人民愈酷。志士箝口,陈君以日本邻近之国,遂与同志组织革命党本部于东京,陈君尽瘁部事特甚。先是沪事,毓筠与蔡君元培粗有组织,以蔡宅为场所,而毓筠时往管其事。乙丙之际,陈君内渡,益邀毓筠及蔡元培姚宏业等,大创同盟会机关部于海上。
  时毓筠居沪上阜丰公司,首捐款归陈君创办。初设美界虹口三元里,举陈君居其所掌握之,有黄讠刃之易本羲梁乔乔杜羲张邦杰秋瑾等共事焉。后移法界八仙桥,再举陈君居其所掌理之,有陈陶怡、谭心休、马君武、杨笃生、姚勇忱、高天梅、柳亚卢、朱葆康、宁调元等共事焉。时中山由南洋过沪,陈君与议东南部署,首驾同志隐为防卫,使赴东京。上海为南北中外绾毂之区,人志辐辏。陈君居沪机关部二年,益肆联络。
  时中山克强香港长江南洋欧美,海内外之部署,张继南洋北方之疾呼,宋教仁田桐汪胡等东京之运筹,秋瑾陈墨峰杭皖之预备,章太炎沪狱之密卫,于右任南北之奔走,商震陈干燕辽之集合,李烈钧同国之视察,时功玖返沪之接洽,冯自由港洋之鼓吹,白逾桓程家柽京津之侵入,吴昆郑先声上游之召聚,刘家运朱子龙武汉之镇摄,马君武邓家彦桂蜀之结纳,张通典金陵之纠合,胡瑛谢意诚梁乔山东牟之聚训,易本羲陶成章陈恺梁及李基鸿南洋之组织,吴敬恒张人杰褚民谊法国之唱导,卢信美国之鼓动,乔宜斋英国之散布,述庆与赵声熊成基长江之运动,类多与陈君所居沪机关,遥遥相应,声息暗通。而革命之潮流,西北逾长城,东南灌江海矣。
  是年姚宏业愤革命不成,赴黄浦滩死,遗嘱陈君力任大事。逾年端方督宁,瑞道沪,与各国领事严重交涉,准租界捕革党。蔡元培走柏林,陈君与毓筠先后遁日本,自是上海机关部中断。嗣陈其美纠同志于右任杨普生等中兴,遂为东南起义前一重镇焉。陈天华投海死,本部推宋教仁作传,而推陈君送烈士榇。盖天华为中国革命鼓吹原动者,宋陈均与天华故同里交,尤为文字密友也。时苏鹏以烈士同邑,亦偕陈护榇归。
  初湘绅有主葬烈士故里新化县者。陈君欲乘机号召人心,首主国葬。遂为示威运动计,先由沪电湘各界,倡营葬岳麓名山之议。既抵湘,集各界于左祠,演说国事,与禹同被举为葬麓总代表。官绅竭力沮抗。卒葬之,而清廷伺革党益严。陈于时手建同盟会湘机关,值禹烈士之谟,极得湘人士倾向。禹尤推服陈君,遂与冒险营葬,军学界会者十万人。
  覃振、石广权、谭心休、宁调元、仇毅、仇鳌、陈荆、赵缭、李果、薛祈龄、易宗夔、刘庚先、黎尚苏、苏鹏、廖秉衡、童俊、黄吉廷等百余人,助陈尤力。陈君又与禹烈士,见学生大可用,遂倡建湖南学会,阴以联络学界,为运动独立计。湘省人心愈趋向革命,学生军人奉禹陈二人如泰斗。各校皆派代表全体举禹烈士与陈君长其事。而谭延、易宗夔、邹代藩、周震鳞、罗永绍、陈嘉会、陆鸿逵、齐璜等,暗与闻焉。陈君在湘之革命机关,一首创之湘同盟会先设天心阁。禹烈士长之,嗣移北门湘利乾禹宅。
  陈长之,一邵阳中学堂,是校学生思想最高。办事者石广权刘庚先谭心休,迎陈君居校内,鼓吹革命,风靡全省。陈君病时,各界各校派代表慰问。一惟一学校禹烈士手创,而黎尚雯石广权邹代藩陈安良所力营者也。陈君与禹烈士革命计划,多于是校密议。
  其学生舒绍亮岳翰唐无我刘盛诸君,及成仁烟台之唐烈士,禹之子夷苍等百数十人,皆有自尊独立之风,笃信禹陈之学说,其校风为全省各学校冠。禹被杀,陈出亡,清大吏以该校为革命机关封之。
  陈君又于沿江一带,运动尤剧。与刘敬庵朱松坪时功璧等,从事日知会,设机部于武昌督署后高升巷。陈君秘纠军学同志,大开演说革命会于黄鹤楼。潜遗其弟家鼐散《民报》《洞庭波》《汉帜》诸革命报于鄂军界,冀以激动军心,急收实行之效。
  时余鲲常汝川宁坤多人,暗与伊弟结焉,又与杨恢成亚龙郑先声郭连城马福益等联合长江会党,以助其势。陈君任沿江七省机关部之视察,招纳会员至千余人,而东南革命之潮益澎涨矣。
  陈姚葬后,同志激昂,战云四布。陈君乘机与禹烈士密议火长沙抚署,以大义召天下。事泄,禹烈士成仁。清抚捕陈君急,乃以官服间道走江西萍乡出亡。清廷诏沿江大吏捕罗不获,迁怒其家。其父被累,以邑绅杨翌如等救获免。而满大吏端方铁良瑞澄等,恨陈君尤甚。会同沿江海大吏,悬重赏购。清廷大下捕革党令,于是萍乡醴陵之役,长沙覃振之狱,曹武之狱,宁调元之狱,武汉胡瑛朱子龙刘敬庵之狱,秋瑾杭州之役,杨恢扬州之役,及毓筠南京之狱,述庆借赵声熊成基东南之组织,迭扑起。
  全国恐怖,人心愈愤。直接间接,靡役不有陈之党友关系。至是而陈氏创著《洞庭波》主事沪上,倡葬岳麓运动长江之风云遍全球矣。
  陈君于内地实验革命,知非军界同情不为功。当其事败返东,益注重于此。寓桑原城西二馆时,同盟会陆军中人,如李烈钧黄郛王天培仇亮曾昭文华世中何瑞峰刘召棠及他重要同志,常于日曜聚陈君寓商进行。因联络留东振武联队测量宪兵,士官中有思想者众,且尝于陈寓价军人加入同盟会焉。
  起义时建牙诸督师,半系当日与陈君往来者。其弟家鼐从戎武昌久,陈君尝遥与函商机宜,秘密运动。先是陈君自丙午夏携陈姚榇过鄂,与刘朱二烈友及日知会诸君,运动军界去后。未几长沙败耗至,刘朱密电陈君,谓鄂疆吏索君亟,由湘逃出长江时,弗道鄂。
  君遂有绕道萍醴,由江西遁沪之行。而张彪制军严,瑞澄至,防益厉,稍露形迹者不能容。陈君遂示其弟外示腐败,而内密加联络。故家鼐居鄂军九年,张瑞不觉其即被拿案之陈君弟也。而刘朱败后之武汉党人,渐与陈君通消息,隐隐欲动焉。
  陈君又虑中国壤地辽阔,革命难于普及。丁戊间赴山东青岛沿海一带,组织同盟会机关部,而陈干刘冠三景定成陶成章商震诸志士与焉。迨武昌起义,山东响应尤速。商震司令关外,陈干开阃徐州,勋阀卓著,所部多山东当日运动旧部。结果之良,盖可思矣。
  综计中国大革命失败者十七次,而陈君与其事者数次,被捕而脱险者十数次,如长沙禹烈士宅之役,邵阳中学之役,江西樟树镇水险之役,南昌九江被侦之役,上海小东门道捕之役,南京秦淮河被围之役,山东海岸之役,《洞庭波》之狱,《汉帜》之狱,莫不亲履危险,百折不回。其立志坚卓,任事勇敢,有如此者。
  乙丙丁戌间,满侦骑四出。同志侧足,同盟会中勇而敢死者,聚陈君所居荒井寓商敌对。陈君遂创一小团曰“血党”,事最密,虽老同盟亦无多知者,专以暗诛侦奴为事。
  陈君比邀同盟会旧同志,乔宜斋仇亮王延祉杜羲杨树楷华世中何子奇等发起之,旋价郑先声陈墨峰唐声海等数十猛士加入焉。时端方遣捕杨烈士恢之,刘祝三至东易名金寿山,计在诱陈。陈遣血党唐声海至日本警署,以刘犯烟禁告密囚毙之。
  捕郑烈士先声之朱孟廉者,端方先使至东诱陈君及刘君揆一吴昆者也。陈察其奸,乃下诛奸状于血党。未几,朱遁郑被朱诱捕,旋血党中人以反间计诛之。徐锡麟剌恩铭之役,血党中人陈墨峰烈士之功为多,遂同以身殉。
  晋秦燕鲁北方诸大革党,陈君无不结识者。仇亮至晋益加联络,遂合吴禄贞有石家庄之大举,事泄,吴剌而仇南图。血党中乔宜斋以留英学生归,孙中山价法国大革命友人,遍游东南十数大省,以外宾鼓吹中国革命,乔君任舌人。陈君所建长江各机关,多所接洽。此行影响四方,尤大且远。东京神田启智译社者,湖南留东革命同志机关,而克强所常往来者也。陈君与血党王延祉及同盟会员柳聘农居之。陈与王尝于同盟会物色血党人物,遴择甚严。
  萍醴之役,陈君与邓恢宇郑先声等请于中山,以金遣血党杨树楷归应。事败联长江会党返东。杜羲青年而好侠,陈君为满廷大索天下。自丙午由湘出亡,十年未至北京。羲乃与陈友李烈钧商震景定成及,华何等尝于国内有所计划,遥告陈君羲,又尝约马杰首领与陈君会焉。
  中山之返国也,政务上多所擘赞,偕赴武昌议大政。陈君又于沪宁间,组织政团,辅赞宋教仁筹立南京新政府,谋牵制清廷兵力。遂冒寒率死士杜羲等赴大连奉天一带,组织胡子队,力备南征。部署已定,以和局成,遂罢。旋与张继往返沪宁调和南北,融化党见,以谋统一之局。
  中山又以陈君为首创上海同盟会之旧人,特委其与于右任姚勇忱黄郛褚民谊等,重新组织光复后之沪同盟会。是为陈君手建沪同盟会之第三回也。陈君极力组合,部伍再整。适中山邀同赴鄂,陈君遂托姚等坚任其事,即前国民沪党交通部是也。
  迨共和告成,政府成立。决计归养,寸职不居。黄克强宋钝初电湘都督及特别临时省议会,举为参议院议员。于时风雨飘摇,上下惶惑。陆君决大疑,定大计,议论锋出,不苛举细故。所争皆卓荦大政,临时不挠,国基渐固,其被举总理中央共和纪念会也。招徕蒙藏大活佛,导以五族共和之义,各喇嘛洗心倾向,深得其力。而共和之思想,愈以深灌入人心者。以此张方惨杀之案起,天下汹惧有功者人人自栗,几有拥兵自卫之势。
  大局将裂,岌岌堪虞。自中山入京,群疑涣释。自陈君提出十大罪,查办黎副总统,政府为之失色。而起义诸首领,始信监制政府,吾国有人,猜疑顿释,南北翕然矣。
  先是陈君随中山赴鄂,副总统招宴数次,互表政见,意气隆洽。及张方案出,陈君毅然诘难,声震全国。其不顾私交,急公好义如此。查办案卒未再提者,一以黎公镇服东南,令政硕望,可望恢复议员本如日月之大公,毫无成见。一以中山夙与陈君善,坚嘱暂止是案,皆为国计。而大局隐赖维持,固彰彰在入耳目也。陈君十年来,尝任同盟会鼓吹部部长,及文事部长职,著述腾达中外。
  若手创之《汉帜》、《洞庭波》(陈出亡后宁调元以与陈共事《洞庭波》入狱)诸书,及各革命杂志日报之文,莫不飞扬跋扈,异论息喙。《汉帜》者,七年前鼓吹革命最有力之杂志,陈君首与同志最初发明国旗以名书。今五色旗所本也,输入内地军界甚多,影响尤速。出数期,清廷大震,通饬各疆吏严缉陈君,而书被禁焉。且著有政治专书数卷,诗四卷,文六卷,均待梓以行于世。陈君久以文名著,海内外革党各文报咸倚重之。
  所作甚富,鼓吹最力,旋以文字效力已著,专注实行。后克强嘱作文《天讨》,太炎请作文《民报》,易本义陈恺梁由瓜哇三宝垅招办报,田桐由南洋延主笔《中兴报》《汉文报》,商震蒋卫平由吉林招主《长春日报》,景定成由京请作《国风日报》,王用宾杜羲由晋请往理《晋阳公报》,于右任由申屡招主笔《民吁》、《民立》。
  陈君方有事于沿江沿海之实地号召,未兼应也。去岁与京内外报馆同志八十余家,创办新闻团,陈君被各报票选为团长,海内舆论渐归一致。常与东西各国新闻记者及名流往来,发挥政见,化除国际误解。广联国民外交,极有影响。于承认问题,此其落落大者也。当同盟会之在东京也,其时宋教仁、张继、汪情卫、胡汉民、陈天华、田桐、景定成、黄侃、汪东、景耀月、汤增壁、雷昭性等,方挟文字鼓吹革命,标徽树帜。
  陈君相与角逐驰骤,争盟文坛。海内外知名,罔敢睥睨。由是订交逾密,而孙黄以获诸君子赞助,内部益坚实不可摇撼。党势渐扩,宋陈分途回国。宋君奔走台湾奉天大连,陈君同时有胶州青岛山东沿海一带之联合。临行相约为拊背扼吭,直捣燕京大计。
  寻各以事败,相率返东。宋至陈寓桑原馆把酒献欷。时白逾桓入狱,宋与吴昆脱归,陈君与陈干被德人与清吏察觉而败也。武汉起义前数月,陈君数秘函教仁于沪上,筹画进行。及南京新政府成立,教仁草创法度,经纬万端。招陈君往来上海松崎洋行南京龙公馆之间,建国大猷,与有谋焉。前宋陈二君返湘,游岳麓吊烈士,赋诗联句,相与痛哭,湘人士咸为感动。
  宋君一夕,邀旧同志吴景鸿盛,时曹武等十余人至陈君寓,仿范张之登堂拜亲,是夕剧界开宋陈欢迎会。宋君亲侍陈尊人观剧,备极欢谈。以革命被累,而多年离散之父子朋友,娱聚一堂。宋君因一再至陈尊人处,留联纪念之。旋宋君赴武汉寄诗相慰劳,两次电促至汉沪同行入都,商议大政。其意气拳拳于陈君尤挚,盖陈君十年来文字言语之倡导,政治思想之表见,始民族民权,而终民生社会。与宋张田吴白诸旧人,道同而志合。
  居游之际,皆有神契,所谓死生交也。陈君为人刚毅,与人交,表里无异。重然诺,开心腹相示。学术政见,有不合,立与抗争,事后坦然无芥蒂。人以是乐与交游。湖南革命震一时,而周麟亦革命健者也。
  陈君昔以政见偶与争论,后于克强席间一见交欢,遂为刎颈交。其心迹磊落光明类如此。陈君辄于革命余闲,政治公暇,乐偕海内外名流骚客,玩游山水,赋诗寄兴。恒与八指头陀大僧人,及他名僧,结方外缘。其志趣旷达,超越尘俗,常慨慕汉诸葛、晋谢安、美卢斯福、日伊藤之风焉。
  综计陈君奔走革命十余年,所交游而共患难者,皆当世旧党人。生者如孙中山、黄克强、宋教仁、汪精卫、张继、景定成、李烈钧、吴敬恒、蔡元培、胡汉民、陈其美、于右任、马君武、陈陶怡、黄郛、白逾桓、田桐、吴昆、陈干、商震、曾昭文、高天梅、刘冠三、杜羲、蒋翊武、覃振、柳亚卢、宁调元及述庆等,死者如陈天华、禹之谟、杨笃生、陶成章、姚宏业、秋瑾、陈墨峰、刘家运、朱子龙、林时爽、陈与{焱木}、马福益、郑先声、杨恢等。凡湘省麓山烈墓数十人,粤省黄花岗七十二人,大半与陈君共生死,共患难,剖肝胆以相见者也。陈君亡命中,尝望长沙不能归,思亲泣下。于大革命后始省亲回朝,家四壁立。十年久别之老亲,见陈几不识。湘人士开会欢迎,累月不绝。
  陈君莅会,必畅发政治社会主义,舆情大洽。时偕在湘者李怀霜赠陈君诗,有“今日湘湖千斛酒,家家争醉自由神”句,宋教仁与陈君游麓山联句,吊烈友兼赠陈君云:“陈龙豪气今犹在,百尺楼头一汉元。”
  文豪政杰,重聚故乡,称盛事云。此次被举为众议院议员,赴国会召集。湘省水师数队,欢送至汉。即丙午事败,清将杨明远奉檄捕陈之旧营,其将领则早易人矣。一时湘父老传为佳话。到京时各省重要同人,纷纷函电,商询大政计划,共研组织政府方法。斯人复出,立法得人。张民权,振民气,使吾民出黑暗而睹光明,民国有攸赖乎。
  述庆曰:予述陈君革命大事记,读偕宋教仁游岳麓联句吊烈士作,及历年革命诸诗文,为之慨然流涕。往者已矣,来者尤当出其革命时代,旋转乾坤之力。振刷涤荡,急起直追,跻吾民于大同康乐之域。能事始毕,顾徘徊审顾,坐失时机,将陷民国于危亡之地,泉下诸先烈其不瞑目矣。读陈君革命大事记,或者其有悲感愤励之心乎!
上一章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