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观①之贵均等,尚矣!圣人复起,不能易矣!或有稍缓急于其间者曰:“经言‘因定发慧’,则止为要。”
以是相沿成习,修行之人,多主寂静。唯永嘉既为惺惺寂寂、寂寂惺惺②之说,以明均等。而后文曰:“惺惺为正,寂寂为助③。”
则迥然独得之见,从古至今,无道及者。自后宗门④教人看话头⑤,以期彻悟,而妙喜呵默照⑥为邪禅,正此意也。是故佛称大觉,众生称不觉。觉者,惺也。永嘉之旨微乎!
【注释】
①止观:止,是止息一切妄念。观,是观察一切真理。止,属于定。观,属于慧。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。
②惺惺寂寂、寂寂惺惺:出自《禅宗永嘉集》奢摩他颂第四。永嘉大师释云:“寂寂,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(即是止)。惺惺,谓不生昏住无记等相(即是观)。以寂寂治缘虑,以惺惺治昏住。寂寂不惺惺,此乃昏住。惺惺不寂寂,此乃缘虑。不惺惺,不寂寂,此乃非但缘虑,亦乃入昏而住。亦寂寂亦惺惺,非唯历历,兼亦寂寂,此乃还源之妙性也。”
③惺惺为正,寂寂为助:永嘉大师释云:“此之二事,体不相离。犹如病者因杖而行,以行为正,以杖为助。夫病者欲行,必先取杖,然后方行。修心之人,亦复如是。必先息缘虑,令心寂寂;次当惺惺,不致昏沉,令心历历。惺惺寂寂,二名一体,更不异时。譬夫病者欲行,阙杖不可。正行之时,假杖故能行。作功之者,亦复如是。惺惺寂寂,不得异时,虽有二名,其体不别。”
④宗门:本为诸宗之通称,后专指禅宗一门。《楞伽经》曰:“佛语心为宗,无门为法门。”
《祖庭事苑》卷八曰:“宗门谓三学者莫不宗此门,故谓之宗门。”
⑤看话头:亦称参话头。为宋朝临济宗杨歧派的大慧宗杲禅师住云居山时所创。他不赞同当时流行的默照禅法,因而主张阅读古人公案,取其中含有机要的现成话语如“狗子无佛性”或“如何是佛法大意”等,教人集中精力参究,作为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。
⑥默照:又称寂照禅。宋朝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于浙江天童寺所创。提倡在寂默处观照体用、理事、空有等,作为明心见性的方法。
【译文】
修习止观法门,贵在定慧双修,这已是不刊之说!即使圣人再出,也不会对此加以改动!但也有人认为应稍有缓急的区别。他们举《楞严经》经文“因定发慧”为据,可知应以修止为要。由此相沿成习,许多修行的人都以寂静为主。唯有永嘉大师既提出“惺惺寂寂、寂寂惺惺”,以阐明定慧必须均等,又在后文强调当以:“惺惺为正,寂寂为助。”
真可谓是迥然独到的见解,从古至今,无人言及。以后宗门中教人参话头以期大彻大悟,像妙喜宗杲禅师呵责默照禅为邪禅,也正是这个意思。通常称佛为大觉,众生为不觉。觉,也就是“惺”的意思。可见永嘉大师的这个说法含有极微妙的旨意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