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竹窗随笔 > 章节目录

发真归元

  楞严云:“一人发真归元,十方虚空悉皆消殒。”
  而中庸以“喜怒哀乐未发”为“中”,既而曰:“致中则天地位。”
  会通儒释者,谓“中”即“真元”也。然“归元”则世界消,“致中”则世界立,胡因同果异如此?盖喜怒哀乐,属乎意根,第六识耳。今止意识不行,尚余末那赖耶!洪涛息而微波在也。曾未归元,如何得虚空消殒?
  【译文】
  《楞严经》上说:“一人发真归元,十方虚空悉皆消殒。”
  而《中庸》以“喜怒哀乐未发”称为“中”。接下又言:“致中和则天地位焉。”
  有会通儒释二教的人认为《中庸》所说的“中”即是佛经上所说的“真元”。这是错误的。《楞严经》谓“归元”则世界消殒,《中庸》称“致中”则世界成立。如果“中”就是“真元”,为何因相同而果却如此差异?其实喜怒哀乐属于意根,乃八识中的第六识。《中庸》所指的“中”,只是意识不起作用,然而还有末那识、阿赖耶识呢!洪涛虽息而微波还在啊。从来就不曾“归元”,如何能得“虚空消殒”?
上一章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