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竹窗随笔 > 章节目录

良知

  新建①创良知之说,是其识见学力深造所到,非强立标帜以张大其门庭者也。然好同儒释者,谓即是佛说之真知,则未可。何者?“良知”二字,本出子舆②氏,今以三支③格之:良知为宗,不虑而知为因,孩提之童无不知爱亲敬长为喻。则知良者,美也。自然知之,而非造作者也。而所知爱敬涉妄已久,岂真常寂照之谓哉?“真”之与“良”固当有辨。
  【注释】
  ①新建:指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。
  ②子舆:即孟子。名轲,字子舆。邹(今山东邹县)人。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,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有“亚圣”之称。
  ③三支:佛教因明学用语。为三支作法之略称。印度新因明家陈那据五分作法所改造而成。依宗(命题)、因(理由)、喻(譬喻)而成立之因明论式。
  【译文】
  王阳明先生创立良知学说,是由于他在品学识见方面俱有深厚的造诣使然,并不是强立标帜以张大他的门庭。然而有喜好儒、释会同的人,认为王阳明的良知就是佛所说的真知。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。为什么呢?“良知”二字,本是孟子提出来的。今套用因明学的三支格式来说明:以“良知”为所成立的主题(宗),以不经思虑而知为论证的依据(因),以孩童小小年纪便能知道爱亲敬长为实例(喻)。由此可知,所谓“良”是美好的意思,美好的事物原是自然而然就知道的,并不是经由教育才知道。可是人们那种自然而然爱亲敬长的良知已被妄尘遮蔽太久了,怎么能与所谓真常寂照的真知相比呢?“真”字与“良”字的含义,理当有所辨别。
上一章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