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耳谭》:福清县的秀才韩庆云,在长乐郡的蓝田石尤岭教私塾。一天,他到岭下办事,见那儿有一堆死人的骨骸曝露在野外,无人照管,便回到住地拿来畚箕将骨骸收集到一块,找个地方掩埋了。
当天晚上,有人来敲门,庆云开门一看,是位端庄秀丽的女子。那女子自我介绍说:“我叫王玉英,家中世代居住在湘潭,宋代德祐年间,我父亲到福建作太守,我们全家随父亲迁移来福建。后来,元兵侵犯福建,我父亲率领军队抵抗,不幸战死,我不肯受辱,便和家人一道死在石尤岭下。年深日久,我们的骸骨又曝露在外,承蒙你的垂怜,将骸骨掩埋,这情意思重如山,所以我现在专程来报答您。我虽然不是人,但也不是什么害人的妖怪,自古以来就有阴阳相合之事,您大概也听说过,请您不要怀疑我!”
庆云见她说得诚恳,就把她迎进屋中,两人过起了夫妻生活。十个月后,王玉英生了个儿子,孩子出生那天正好是七月七日。庆云的母亲隐隐约约知道了他们的事,便急着想见孙子,要庆云把孩子抱回家。庆云把母亲的话告诉了玉英,玉英不同意,她说:“孩子承受的阳气太浅,还不能让人看他。”
庆云见妻子不允许把孩子抱走,也就暂时把这事放了下来。没想到韩老太太盼孙心切,见儿子不给她抱来,就亲自登门上楼来看孙子。可是还没等她进屋,玉英早已抱着孩子从窗口逃走了,而她喂孩子的果实却丢弃在地上,粗一看以为是莲子,仔细一瞧,竟是蜂房。玉英抱着孩子跑到湘潭,因自己喂养孩子有诸多不便,便把孩子放在河边,在孩子的衣带上写下一行字:“十八年后当来归!”
湘潭有一个黄公,他家庭富有但却没有儿子。这一天,他正好有事路过河边,见到了这个弃婴,便把他拣了回来,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育。弃婴长大些后,相貌清秀,聪颖敏慧,超出一般的孩子,黄公给他取名为“鹤龄”。自打“鹤龄”被拾来之后,黄公的妻子竟连生了两个儿子,黄公为他们分别取名为“鹤算”、“二龄”。这兄弟三人一起学习史子集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若干年后,“鹤算”、“二龄”都娶妻成家,唯有鹤龄因为当初衣带上的留言而没让他完婚,但是,黄公已经送给本村易家聘礼四十金,为他订了婚。
先前,王玉英走时,曾给了韩庆云两根竹筷子,并告诉他,如果想要叫她来,只要敲打这两根筷子,她就可以马上赶到。
假如有什么疾病灾祸,只要她说一句话,病祸即刻就能避免。
邻近的人们知道这些事后,就怀疑这王玉英是妖魔,还有人诬蔑说庆云失去德行,猥亵奸污私塾主人的女儿,便剥夺了他的塾师资格。玉英来得次数逐渐减少,后来则约好,每年七月初七来一次。到了当初玉英在孩子衣带上所写的“十八年后当来归”的日子,玉英对韩庆云说:“时间已经到了,你可以去看他了。”
韩庆云就扮作算命先生来到湘潭,拜谒黄公,说要免费给黄家三个公子算命。黄公将三个儿子的生辰八字告诉了他。庆云指着鹤龄的生辰八字说:“这个不是你的亲生儿子,他是拣来的,现在他该回到原处了。”
黄公神色紧张起来,忙问算命先生他是从哪儿来的。庆云说:“我就是孩子的生身父亲,刚才是故意来试探您的,如果您不相信,我再说说衣带上的留言。”
黄公说:“不必了,我已有了儿子,不会老死在沟壑中了。你若带走儿子,这些年的养育费就算了,只是前些天我为他订亲花费的聘礼钱,请你想法还回我们。”
庆云答应了他的要求,接着便问儿子在哪儿,黄公告诉他:“到长安考试去了。”
庆云随即赶往长安。父子相见都十分激动,泪流满面。
鹤龄的两个弟弟及家奴,则不欢迎这不速之客,想方设法不让他们两人交谈。父子相见虽然很高兴,但应云也很着急:自己困顿不堪,筹措不起那些聘金,而儿子的婚姻大事又耽搁不得,再说还不了聘金,儿子也领不回来。于是,就把玉英叫来一起想办法。玉英也说没什么法子,庆云只好撇下儿子惆怅地离开了长安。
庆云去湘潭时,常遇凶险,但每次都化险为夷,原来是玉英在暗中保护他,并为他支付盘缠费用。等他见到儿子,但没领回,病着回来时,玉英也不高兴。便让他先回福清,自己留下好像在等着谁。
庆云回到福清后,玉英和儿子也回来了。村里的人原来以为庆云早就被狐狸精害死了,突然又见他安然归来,都很惊异,待到见了他的儿子后,这才知道并不是妖怪作祟。
王玉英很会写诗,无论是长篇短语,下笔数千言,总是情理并茂。她在一首《咏某贞妇》诗中说:
芳心未可轻行露,高节何须怨凯风。
借《诗经》中描写贞节贤良女子的事抒发自己的胸臆。她的另一首《忆生》诗这样写道:
洞里仙人路不遥,洞庭烟雨昼潇潇。
莫教吹笛城头阁,尚有消魂乌鹊桥。
莫讶鸳鸯会有缘,桃花结子已千年。
尘心不释蓝桥路,信是蓬莱有谪仙。
朝暮云骖闽楚关,青鸾信不继尘寰。
乍逢仙侣抛桃打,笑我清波照雾鬟。
玉英的许多诗篇都被人们所传诵。韩庆云曾以万鸟鸣春为题让她赋诗,她提笔一挥而就,写了四首诗。她的诗全都收入以她的名字作书名的《王玉英集》中,全集计有十多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