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公有两个徒弟,一个叫雷鸣,一个叫陈亮,他们也和师父一样闯荡江湖,行侠仗义,劫富济贫。有一天,雷鸣、陈亮有事回镇江府。路过一个村子,看到一个老者正使劲打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,这小孩口里不停地骂。雷鸣说:“陈亮,老头这么大年纪还跟小孩一般见识?我过去问问。”
雷鸣来到近前,问道:“老头,你这么大岁数怎么还打孩子?”
老头说:“二位,我们给评评理。我叫赵好善。我们这地方叫赵家庄。这个孩子跟着他母亲孙氏逃难至此,我看他们母子二人流落他乡,非常可怜,就把我自己的三间房子给他们白住。他母亲倒十分安分,每天到镇上一财主家去做针线活,早出晚归,也很辛苦。昨天不知怎么了,他母亲回来后,躺在炕上一句话没说就死了。今天我听说以后,心想,已经死了,谁想到这个孩子死活不让,非说他母亲没死。二位想想,莫非我这房子就让死尸占着?我就要埋,这孩子张嘴就骂,甚是难听,把我气恼了,这才打他。”
陈亮说:“你这孩子太不明事理,你娘已经死了,哪有不埋之理?”
小孩喊道:“我娘没死,我还要我娘和我做伴呢。”
赵好善说:“你们二位可以跟我来看看他娘倒底死了没有?”
雷鸣、陈亮跟着赵好善来到了家中,走到屋中,果然看见炕上躺着一个少妇,看年岁也不过三十多岁,虽衣服破旧,长得倒有几分姿色。雷鸣陈亮仔细看看,确实是断气了,便对小孩说:“你娘分明已经死了,你不埋怎么行?”
几个人正在屋中劝小孩,就听院子里一声:“阿弥陀佛!善哉善哉!此事我和尚岂有不管之理?”
雷鸣、陈亮一听,像师父济公的声音。出来一瞧,果然不错。雷鸣说:“赵好善,灵隐寺济公长老来了。”
赵好善也听说济公扬善除恶,扶危济贫很有名气,赶紧把济公请进屋中。
陈亮问:“师父,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了?”
济公说:“你二人有祸,我怎么不来?”
说得雷、陈二人莫名其妙。济公说:“我且问你,这个妇人是怎么回事?”
赵好善又把经过说了一遍。
济公说:“你们来看,这是死人吗?”
说着济公用手一指,口里念着六字真言,众人再看时,全愣了,炕上躺着的并不是真人,而是一个纸人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,这村北有一座庙,叫七星观。庙里住着一个老道叫吴法通。这吴法通平日无所不为。在烟花巷里买了几个妇人,藏在庙中夹壁墙里,终日寻欢作乐。吴法通自己会些妖术邪法。
老道人在庙门口站着,常见孙氏早上到镇上,下午回来,天天从庙门经过。这孙氏长得很美,虽然衣服平常,人却出众,称得上眉舒柳叶,唇绽樱桃,双眼含情,香腮带笑。虽法通原本是个好色之徒,时间一长,便动了坏心眼。心想:我为何不把这个妇人用法术引到庙里。只是妇人一丢,必然有人找,我得把事办得妥当些。想罢,老道用纸糊了一个妇人,跟活人一样,用法术一催,这个假人自己就能走。这天,老道在门口等着,见孙氏走过来,一念咒,孙氏顿时打了一个冷战,两眼发直,自己就进了庙。老道把孙氏搁在夹壁墙中,命其余几个妇人看着。老道给假人贴上一道符,用咒语一催,这假人就来到赵好善的房中,往炕上一躺就死了。老道用了遮眼法,凡人看了,跟真人死了一样。为了以防万一,老道在庙里供了一炷香,要有人把假人埋了,他就知道了,要有人破了他的法术,这炷香就灭了,他也能知道。今天济公把法术一破,众人一看炕上躺着一个纸人,全都愣了。赵好善问:“这是怎么回事呢?”
济公说:“你不用问,等一会儿,一会准有人找来闹事。”
话音未落,就听外面忽然狂风在作,飞沙走石,声如牛吼,令人胆战心惊,毛骨悚然。
济公说:“来了。”
原来,济公把老道的障眼法一破,老道庙里的香灭了,老道中大怒:什么人,好在胆子,敢破我的法术,我岂能善罢干休!老道平日里练成了一种叫百骨神魔的邪术,很是厉害。原来在七星观的大殿里有一口棺材,里面藏着百骨神魔。用它的时候,只要给它一把宝剑,念动咒语,这百骨神魔非得杀了人才回来。今天吴法通知道有人与他作对,心中恼恨,便来到院子中,准备好香烛纸马,朱砂笔砚,披发仗剑,画了三道符,一念咒语,把百骨神魔催起来,递给它一口利剑。
这神魔带着一阵阴风,直奔赵好善的房子。济公带着众人正在院中等着,只见一股旋风裹着个白东西,有一丈多高。济公说:“孽畜!”
把僧帽甩出来,顿时霞光万道,百骨神魔被压在了僧帽下。等众人再看时,这东西已成了一堆骷髅骨。济公吩咐众人用火烧掉赵好善说:“这是从哪儿来的?”
济公说:“你们跟我来。”
随即带了众人来到七星观。
老道吴法通正在院中做法,怎不见白骨神魔回来,桌上点的蜡烛都灭了。吴法通知道有人破了他的法术,情况不妙,正要逃命,就听外面一声在吼:“孽畜!你敢兴妖害人,我和尚怎能饶你?”
老道抬头一看,见来了一个穷和尚,仗着胆子一大声道:“你是什么人?敢与我做对?”
济公说:“是我老人家。”
说着话用手一指,口念六字真言,用定身法将老道定住。济公对雷鸣、陈亮说:“你二人立刻把老道杀了!这东西害过不少人了,留着他是个祸害。我和尚诛恶人即是善念。”
雷陈二人立刻抽出宝剑,结果了老道的性命。济公领众人把庙中夹壁墙打开,救出孙氏等人。孙氏跪倒在地,感谢济公救命之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