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顺治出家 > 章节目录

二、坠风尘美人沦落

  话说造物主人,也是很费苦心,莫说美人难得,并且生了美人,还要造成许多境遇,有的是欢合,有的是悲离,弄来弄去,总离不了这悲、欢、离、合四个字。所以生了杨玉环,便配了李三郎,天上人间,比翼连理,无非一场春梦而已。
  闲话不提,且表江南金陵地方,有一个绝色奇才的女子。
  这女子姓董名白,小名唤作小宛,别号青莲。她的父亲早已死掉,只有母亲在堂。她母亲陈氏,略晓字义,所以小宛七八岁的时候,她母亲便教她念书识字。她本是绝顶聪明的人,见字即识,识了不忘,旁人见她好像是前生夙慧的,都很称许的了不得。到十来岁的时候,知识渐渐开了。聪明也格外进步了,于是识字读书以外,凡是女红针线,煮菜烹茶的事情,都很精晓。这时正当明朝崇祯六年的时候,因为北方饥荒,江南受了影响,米谷因此昂贵。小宛的家世本很清苦,平时靠她母亲做活计度日,到这时生活程度突然飞涨,便觉得度日维艰起来。
  恰巧隔邻有个王嬷嬷,乃是吃窑子饭的人,见着小宛生得像天仙化成的模样,又听得她聪明伶俐得秀,便怂恿她母亲,把她送到窑子中间去混饭吃。母亲听着,本觉得吃窑子饭是没脸的事情,但是为了饥寒所迫。到以为除了那条门路别无吃饭的所在了,所以只得应允。
  小宛奉了母亲的命,跟着王嬷嬷而去,在秦淮河边上立了一个门户,早有王嬷嬷笼络着许多客人,捧场的捧场,走动的走动。虽则小宛还是个小姑娘,不过她生得一副绝世旷代的美貌,又有那聪明伶俐的性格,一般客人们个个都是爱她怜她,都说董小宛是独步秦淮的了。这种艳名传出来,以一传十,以十传百,哪消多时,早已声震江南了。这时小宛既是享了盛名,门庭当然热闹非常。在常人的心里,一旦侥幸享了盛名,势必自负不凡,目空一世起来,惟有小宛不如此,原来小宛性喜幽静,现在虽是进了繁华场中,却不汩灭自己固有的本性,所以大庭广众之间,偶或碰到男女喧笑的事情,她总觉毫无兴趣。
  她逢到春秋佳日,便和知心的客人来到城外,玩看山水的景致。
  往往见着幽林远壑,对景有所感触。便依恋不肯即去,因此她益得文人雅士的怜爱。但是她看透世情,觉得负名称艳,都是繁华一梦,所以她平日常常揽镜自照,见了自己的影子,每道:“我既生了这副皮骨,倘若嫁给凡夫俗子,尚且要有彩凤随鸦的感触,况且现在是飘花零叶,像萍梗似的没有归宿的哩。”
  她既然有了这种思想,便时时想择人而事,只因逛窑子的人,固然文人也有,雅士也有,大部分的人,无非是些纨绔公子,大腹商贾,显宦热僚。文人雅士虽合小宛的意思,但酸儒有才无力,终不能付小宛之望;纨绔公子大腹商贾显宦热僚,固然富有巨金,但小宛终觉得没字碑,徒有臭皮囊,怎肯把清白身躯,委事给他们!因此逡巡了几年,终难得偕老百年的机会。
  这时小宛青春已是十六岁,王嬷嬷已经死了,她便迎养她母亲陈氏来主持了这个门户。她素来羡慕苏州地方山明水秀,风景比了金陵更是清幽,便和陈氏说知,想搬往苏州去祝陈氏本来膝下无儿,只生得她一个女儿,平日怜惜备至,此番想搬往苏州,哪有不听之理。母女两人当天商议了一番,果然离开了金陵直往苏州而来。金陵离着苏州不过几天的水程,所以不到几天,便已到苏州。她们来到苏州,便在半塘地方租了一所精致的房屋,安安稳稳的住着。
上一章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