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
唐朝·戎昱
参考翻译
注释
吉州,唐州名。治所在庐陵。使君:奉命出使之官,尊称之曰“使君”。汉以后用以对州郡长宫的尊称。阎使君:阎束,贞元七年为吉州刺史,上表请为武陵桃源观道士。从之:赐名遗荣。
金汞:即金丹。道家以为服食之可以长生。
灵津:口中津液。道家语。玉池:口腔。道家语。
三箓: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十三引《大洞经》:“三箓者,众经之端也。金箓、黄箓、玉箓也”。此指道家之秘文符箓。
五云:谓祥瑞之彩云。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:“元洲有绝空之宫,在五云之中。”
衰:减少。
柯:斧柄。
庐陵:唐郡名,治所在吉州。天宝元年置,乾元元年复为吉州。
霞帔:饰有霞纹的帔肩。道士所服。
延:选一作“迎。
冰容:喻道士之容颜。盖取其清润之意。
玉液:古代传说饮之能成仙的一种琼浆。
译文
闻说桃源去的传闻,尘世的心忽然感到悲伤。
我曾在宦海中度过时光,而您却在弃官之时。
金汞封仙的仙骨,灵津咽入了玉池。
您接受了传承,通晓了三籙的知识,坐起来如同腾云驾雾。
洞中的花常年盛开,而人世间的鬓发却易衰老。
在未来的某年,我们或许会相会访问,但请勿摆下棋局,防止破坏美好时光。
雅俗共赏
赏析
《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》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五言排律与七言律诗组成的组诗,以友人吉州刺史阎寀弃官入道为背景,书写送别场景与修道生活的双重主题。组诗以道教意象为脉络,通过"金汞封仙骨""灵津咽玉池"等隐喻勾画修道者的超脱轨迹,又以"洞里花常发"与"人间鬓易衰"的对比暗含仕隐抉择的复杂心态。诗中"霞帔朝坛""龙虎烧丹"等场景描绘道教仪轨,结尾"千山万水访君难"则借地理阻隔强化世外之思。作品融合山水意境与玄理哲思,折射中唐士人对宦海浮沉的疏离感及对隐逸境界的追慕。
作者介绍
相关诗文阅读更多
诗文专题推荐更多
相关人物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