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翻译
译文
葵苋登上盘山,酒可赊欠,岂料我扶着病体又得离开家园。白天行走,击打岸边恶浪,夜晚宿落时,北斗柄倾斜。
我不怨恨岁月淹没了山林,只是悲叹在道路上受困于风沙之中。我的邻居老翁,喜欢观赏耕作田园,我行去东方归来时,只能苦笑嘲讽。
雅俗共赏
简介
《入都》乃南宋杰出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诗歌。此诗字里行间未流露丝毫欢愉之情,反倒满载重重忧虑与深深挂念,诗人甚至向邻翁许下不久归来的相聚之约。陆游目之所及,是“涛头汹涌”(暗喻政治局势之险恶),眺望之中,见“斗柄倾斜”(象征政治动向之微妙),内心忧虑的是“身陷风沙困境”(意指可能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)。彼时,部分与韩侂胄持异见者错误地指责陆游依附于韩,此实属误解与偏见。
背景
为了争取人心,韩侂胄在嘉泰二年二月放宽了对“伪党”的限制,并积极争取陆游出山为官。恰逢此时,实录院检讨官、韩党成员龚颐正去世,导致史书编纂工作陷入停滞,老宗、光宗两朝的实录以及三朝史的编纂亟需继续推进。因此,同年五月,韩侂胄任命陆游(当时已致仕,官衔为直华文图)为权同修国史、实录院同修撰,以主持史事。陆游见韩侂胄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较为开明的举措,并有意北伐,于是决定重返仕途。这首诗便是在那年六月,即陆游重新出仕后不久创作的。考虑到陆游年迈,朝廷特别恩准他免去早朝之礼,专注于史书编纂工作。
赏析
写作手法
对比:诗的首联通过“葵苋登盘酒可赊”的田园生活与“岂知扶病又离家”的离别之苦形成鲜明对比,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。 借景抒情: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(如涛头、斗柄)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使得情感与景物相互交融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。 直接抒情:颈联“不恨山林淹岁月,但悲道路困风沙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奔波的无奈。 分段赏析
首联以“葵苋登盘酒可赊”描绘了一幅家常而宁静的生活画面,葵菜和苋菜被端上餐桌,酒也可以赊来享用,营造出一种简单而温馨的田园生活氛围。然而,紧接着的“岂知扶病又离家”却笔锋一转,将读者从这份宁静中猛然拉回现实——诗人竟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,不得不再次踏上离家的路途。这种强烈的对比,不仅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不舍,也预示着全诗将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。 颔联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难景象,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。早晨行走时,波涛汹涌,仿佛要拍打上岸,象征着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和诗人内心的忧虑;夜晚住宿时,天空中的斗柄(即北斗七星的柄部)已斜,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,也隐喻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。 颈联中,诗人表达了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奔波的无奈。他说自己并不后悔在山林中虚度光阴,因为那是一种远离尘嚣、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;但相比之下,他更加悲伤的是旅途中的艰辛和因风沙而受阻的困境。这种对比,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,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和悲哀。 尾联以诗人对未来的设想作结,虽然带有几分苦涩的幽默。诗人告诉邻家的老翁,等他东归时,一定要来看看自己耕种的田地,到那时,他们可以一起欢笑。这句诗不仅是对邻翁的告别和嘱托,也是诗人对家乡和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。然而,在这份眷恋中,也隐藏着诗人对即将面临的艰难旅途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。整首诗以这句带有希望和期待的结尾结束,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。
作者介绍
相关诗文阅读更多
诗文专题推荐更多
相关人物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