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橘录》三卷,卷上、卷中叙述柑橘的分类、品种名称和性状,卷下阐说柑橘的栽培技术。本书第一次将柑橘类果树区分为柑、橘和“橙子之属类橘者”三大类,柑分8种,橘分14种,“橙子之属类橘者”分5种,并叙述每个品种的植株形态、果实大小、食味品质和产地来源等。在栽培技术部分分别述说种治、始栽、培植、去病、浇灌、采摘、收藏、制治和入药等各项技术环节,都有实际参考价值。如在“种治”中指出温州当地的柑橘都以朱栾为砧木,很耐斥卤,因而在涂泥上种植时“实大而繁,味尤珍,耐久不损”;同时,以朱栾为砧木的柑橘嫁接技术,在历史上也属首次记载,且至今仍在应用。此外,对病虫害的防治、用河泥壅根施肥、采摘和贮藏方法等都提出了精辟的论述。
韩彦直,字子温。绥德(今陕西绥德)人。生卒年不详,生活于12世纪。他出生于将门,是民族英雄、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之子,也是韩世忠的长子。受家庭的影响,少年时的韩彦直就具有强烈的忠君报国思想。于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,随后在京城和地方上担任过各种官职。乾道二年出任户部郎官,总领淮东军马钱粮,政绩斐然;乾道七年,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,严格训练军队。在淳熙年间初期,他受命就任遣金使。淳熙五年,在知温州任上编撰《永嘉橘录》,为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学专著。晚年,韩彦直潜心学问,搜集宋以来的史事撰成《水心镜》一书,全书167卷。去世后,皇帝赠其爵位为蕲春郡公。
韩彦直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写于淳熙五年(1178)的《橘录》。这是他在著名的柑橘产地温州任知州时写的。柑橘类果树原产我国,有悠久的栽培历史。从先秦的《禹贡》到以后的许多文献都陆续有记载。到了宋代,人们不但培育出许多柑橘品种,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,栽培技术日趋完善,亟需人们加以总结,以便提高。另一方面,宋代的科学技术空前发达,园艺学和古典植物学一样,引人注目地涌现了许多植物谱录,除韩彦直的《橘录》外,著名的还有蔡襄《荔枝谱》、陈翥《桐谱》、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、陈仁玉《菌谱》等。
《橘录》是一本具有较高园艺学价值的著作。全书3卷,记载了27个柑橘类果树的种和品种。分为柑、橘、橙三类,其中柑8种、橘14种。橙子、朱栾等5种。在形态描述方面,作者重点突出对果实的描述,包括大小、形状;果皮的色泽、香气、厚薄;果瓣的数目、味道和种子的多寡等。他也是依据果实的这些差异来区分柑橘的不同种类的,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。从作者对真柑等果树的描述可以看出,韩彦直注意到柑橘类果实的品质与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。还认为人工嫁接是造成这类果树种类繁多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