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文苑

论语十则

周朝·孔子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)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(《里仁》)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(《泰伯》)
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(《子罕》)
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《卫灵公》)
  • 上一篇:智子疑邻
  • 参考翻译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
    孔子说:“学了(知识)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,不也是很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也是很快乐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却不恼怒,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?” 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?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?” 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,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,四十岁(遇事)能不迷惑,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,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,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,不会超过规矩。” 孔子说:“温习学过的知识,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,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。” 孔子说:“只学习却不思考,就会迷惑;只空想却不学习,就会疑惑。” 孔子说:“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一竹篮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,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。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” 孔子说:“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;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。” 孔子说:“我整天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做枕头,也自得其乐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。” 孔子说:“多个人同行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。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,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。”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: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, 日夜不停。” 孔子说:“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,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。” 子夏说:“博览群书广泛学习,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,恳切地提问,多考虑当前的事,仁德就在其中了。”
    注释
    子:先生,指孔子。
    时习:按一定的时间复习。
    {不亦说乎}乎:语气词。
    说:通“悦”,愉快。
    愠:生气,发怒。
    君子: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。
    吾:人称代词,我。
    日:每天。
    立:站立,站得住。
    惑:迷惑,疑惑。
    罔:迷惑,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第一则:学习方法

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(yùn),不亦君子乎?” (《学而》)

    孔子说:"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,不也很快乐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也很高兴吗?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,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?"

    重点字词解释: (1)子:先生,指孔子。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、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泛称男子。《论语》书中“子曰”的子,都是指孔子而言。孔子(前551——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鲁国陬邑(现在山东曲 阜)人。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我国古代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。

    (2)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,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、乐、、书等传统文化典籍。

    (3)时习:按时地去复习。在周秦时代,“时”字用作副词,意为“在一定的时候”或者“在适当的时候”。但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一书中把“时”解释为“时常”。“习”,指演习礼、乐;复习诗、书。也含有温习、实习、练习的意思。

    (4)说:通假字,音yuè,实意“悦”的古体字,愉快的意思。

    (5)朋: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:同门(师)为朋,同志为友。

    (6)乐:与说有所区别。旧注说,悦在内心,乐则见于外。

    (7)人不知:此句不完整,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。缺少宾语。一般而言,知,是了解的意思。人不知,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。

    (8)愠:拼音:yùn,生气,发怒。

    (9)君子:道德上有修养的人。

    补充词解释:

    而:连词。(可译为并且)例:学而时习之。

    转折。(可译为却) 例:人不知而不愠。

    亦(yì):同样、也是。

    乎:语气助词,表疑问语气,可译“吗”。

    自:从。

    知:了解。 

    本段理解:

   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。对于知识,“学”只是一个认识过程,“习”是一个巩固的过程,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,必须“学”与“习”统一起来。

   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。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,并且可互相学习、共同提高。

   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。“人不知”,后面省略了宾语“之”,可译为“我”或“自己” 第二则:为人处事

    曾子曰:“吾(wú)日三省(xǐng)吾(wú)身:为(wèi)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(chuán)不习乎?” (《学而》)

    曾子说:"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?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,诚实呢?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? "

    重点字词解释:

    (1)曾子:曾子姓曾名参(shēn)字子舆,生于公元前505~前436年,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(现在山东费县人),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。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以孝子出名。据说《孝经》就是他撰写的。

    (2)三省(xǐng):多次反省。注:三省有几种解释:一是多次检查;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。其实,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,表示动作频率多,不必认定为三次。 三:泛指多次。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。

    (3)忠:旧注曰:尽己之谓忠。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。

    (4)信:旧注曰:信者,诚也。以诚实之谓信。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,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。意思是:真诚、诚实

    (5)传不习:传(动词用做名词),旧注曰:“受之于师谓之传。老师传授给自己的。习,与“学而时习之”的“习”字一样,指温习、实习、演习等。

    补充词解释:

    吾:我。

    日:每天。

    三:多次。

    省:检查,反省。

    为:替。

    谋:谋划。

    忠:尽心尽力。

    信:诚信

    传: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:学习方法

   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    孔子说:“复习学过的知识,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,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。”

    重点字词解释: 注:本章的“温故而知新”有两解。一为“温故才知新”:温习已闻之事,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;二为“温故及知新”: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,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。

   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,也许更为完整:在能力范围以内,尽量广泛阅览典籍,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,对已经听闻的知识,也要定期复习,期能有心得、有领悟;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;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,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。像这样融会新旧、贯通古今方可称是“温故而知新”。

    也有学者以为作“温故及知新”解不太合适,因为按字面上解释,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,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,不足以为师。所以我们就来看看“师”的意义。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,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。

    故:旧的知识(形容词用作名词)。

    而:连词,表顺承,就

    知:领悟。

    可:可以。

    以:凭借。

    为:作为。

    另外词解释:

    温故知

    古今异义

    学而时习之:“时”:古义:按一定的时间,今义:时间。
    “习”:古义:复习,今义:学习。
    吾日三省吾身:“日”古义:每日,今义:一日。
    “三”古义:泛指多数,虚数 今义:数词,三。
  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:“信”古义:真诚,诚实,今义:相信。
    温故而知新:“故”古义:旧的知识,今义:过去的,老的(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)。
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:“善者”古义:优点,今义:善良。
    “从”古义:跟从(学习),今义:跟从(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)。
    可以为师矣:“可以”:古义:可以(凭借)把,今义:可能、许可。

    词类活用

    吾日三省吾身:日,每天,名词作状语;
    温故而知新:故,旧知识,形容词作名词。新,新的知识,形容词作名词。
    传不习乎:传,传授的知识,动词作名词。
    学而时习之:时,名词作状语,可译为按时。
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:善,形容词活用作名词,指“优点长处”。
    见贤思齐焉:贤,形容词活用作名词,可译为贤人。齐,形容词活用作动词,表示看齐。
   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:后,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。

    通假字

    不亦说乎:“说”通“悦”的古字,愉悦,高兴。
    是知也:“知”通“智”,聪明,智慧。
    诲女知之乎 :“女 ”通:“汝”,你。

    逐则注解

   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,启发人们热爱学习,加强自律。
   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,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。
   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,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。
   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,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,阐明了“学”与“思”的辩证关系。
   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,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、虚心求教的可贵。
   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,端正学习态度、提高思想修养。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。
   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,强调无论何时何地,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,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。
   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,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。
   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,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,坚贞不屈。
   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,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。
    总共三类:学习方法,学习态度,个人修养。
    《论语十则》,是从《论语》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、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。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,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,不仅内容丰富,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,句式整齐,音调和谐,读起来相当流畅,富有感染力。

    特殊句式

    (1)判断句
    是知也 (“也”表判断)
    (2)省略句
    1.可以(之)为师矣(省略宾语“之”)
    2.人不知(之)而不愠(省略宾语“之”)

    “乐”的解释

    不亦乐乎的“乐”不应该读yuè,而应该读lè。
   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论语》第一篇第一章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朱熹的注释是:说,同悦;乐,音洛。《论语 雍也》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朱熹注释也是:好,去声;乐,音洛。按今天的读音,“洛”字音luò。但在古代,作为快乐的“乐”和“洛”都属于入声“十一药”韵部(见《平水韵》),可见“洛”、“乐”的韵母一样,加上声母都是l,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。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,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,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,“洛”和“乐”发音完全一样,都读成lok。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,“不亦乐乎”中的“乐”也应该和“快乐”中的“乐”字一样,都读成lè。
    “乐”是多音字,除了读yuè(例:音乐)、lè(例:快乐)外,在《论语 雍也》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朱熹的注释是:知,去声。乐,上二字并五教反,喜好也。下一字音洛。“五教反”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——“反切法”:取上一字的声母(也叫“声纽”,“五”字的声母是“疑”,相当于今天的y) ,与下一字的韵母(即“教”的韵母iao)拼读成yao。可见,在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二句中,“乐”字作为“喜爱、喜欢”的意思时应该读yao。
    归纳起来,“乐”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:(1)作名词用的意思是“音乐、乐器、乐工”等,音yuè。(2)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“喜悦、快乐”,音lè。(3)作动词用的意思是“喜爱、喜欢”,音yào。

    一词多义

    1. 知:
    (1)了解(人不知而不愠)。
    (2)明白(诲女知之乎)。
    (3)是知也(通“智”,智慧)。
    2.而:
    (1)转折连词(人不知而不愠)。
    (2)顺承连词(温故而知新)。
    (3)并列连词(任重而道远)。
    (4)递进连词。
    (5)修饰连词。
    (6)因果连词。
    3、之:
    (1)代词。
    (2)助词。
    (3)语气词。
    4、信: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:真诚、诚实 。
  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:通“伸”伸张。
    ③谓为信然:确实。
    ④信义著于四海:信用。
    5、道:①任重而道远:路途。
    ②策之不以其道:方法。
    6、士:①士不可以不弘毅:是有抱负、有作为的人 。
    ②管夷吾举于士:狱官。
    7、故:①温故而知新 故:旧的知识(形容词用作名词)。
   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:特意。
    ③ 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 故:所以,因此。
    ④ 既克,公问其故。 故:原因,缘故。
    雅俗共赏

    简析

    《论语》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,由若干篇章组成,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、道德修养、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。所选十二则,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、实事求是的精神;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、学思结合、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,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。另外,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,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。

    所涉成语

    【不亦乐乎】:指快乐得无法形容。
    【死而后已】:死了以后才停止。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。
    【温故知新】 :温习旧的知识,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。也指回忆过去,能更好地认识现在。
    【任重道远】:比喻责任重大,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    【择善而从】:指选择好的学,按照好的做。
    【见贤思齐 】: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,和他一样。
    【三人行,必有我师】: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。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。
    【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】: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
    【岁寒松柏】: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。
    【三省吾身】:省:检查、反省;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多个(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。)方面检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
    作者介绍
    相关诗文阅读更多
    诗文专题推荐更多
    相关人物更多

    分享

    ×
    • QQ空间
    • 朋友网
    • 腾讯微博
    • 微信
    • QQ好友
   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