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声甘州
八声甘州,词牌名,又名“甘州”“潇潇雨”“宴瑶池”,源于唐代边塞曲。《词谱》以柳永《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为正体,此体双调九十七字,前后段各九句、四平韵,另有变体六种。代表作品有苏轼《八声甘州·寄参寥子》、辛弃疾《八声甘州·故将军饮罢夜归来》等。
词牌沿革
《八声甘州》,简称《甘州》,源于唐代的边塞曲。唐玄宗时教坊大曲有《甘州》,杂曲有《甘州子》,是唐边塞曲,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。《西域记》云:“龟兹国土制曲,《伊州》《甘州》《梁州》等曲翻入中国。”《伊州》《甘州》《梁州》诸曲,音节慷慨悲壮。到了宋代,文人填写曲词,渐不满足于结构简单、节奏轻快的短曲小令,转而开拓出委婉流转的长篇慢词。《八声甘州》就是在唐大曲《甘州》的基础上改制而成,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的单曲组合的成套乐曲。全词共八韵,所以叫“八声”。南宋的王灼在《碧鸡漫志》记载:“《甘州》世不见,今‘仙吕调’有曲破,有八声慢,有令,而‘中吕调’有《象八声甘州》,他宫调不见也。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、序、慢、近、令,盖度曲者常态。若《象八声甘州》,即是用其法于‘中吕调’。”现存《八声甘州》最早的词作,见于柳永的词集《乐章集》中。关于此调的别名,周密词名《甘州》;张炎词因柳词有“对萧萧暮雨洒江天”句,更名《萧萧雨》;白朴词名《宴瑶池》。
格律说明
正体:双调九十七字,前后段各九句、四平韵。以柳永《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为代表。此调以此词为正体,若张词之添声,刘过以下五词之减字,皆变体也。按此词后段第六句作上三下四句法,宋词俱照此填,惟程垓词“纵使梁园赋犹在”句法异,注明不另录。周密词前段起二句“渐萋萋芳草绿江南,轻晖弄春容”,“芳”字平声。后段起句“还是春光梦晓”,“还”字平声。谱内可平据此,其馀平仄悉参所采六词。萧词前段起句“可怜生飘零到酴醾”,“零”字平声。郑词后段第四句“赖东君能容”,“容”字平声,与诸家不同,此自成一体,谱内不注可平。
变体一:双调九十七字,前段九句五平韵,后段九句四平韵。以张炎《八声甘州·记玉关踏雪事清游》为代表。此与柳词同,惟前段起句押韵异。
变体二:双调九十五字,前段八句四平韵,后段九句四平韵。以刘过《八声甘州·送湖北招抚吴猎》为代表。此与柳词同,惟前段第三、四句减三字作六字一句,后段第八句添一字作八字句异。
变体三:双调九十五字,前后段各九句、四平韵。以汤恢《八声甘州·摘青梅荐酒》为代表。此与柳词同,惟前段第一句五字,第二句八字,第七句减一字作四字句,后段第五句亦减一字作四字句异。
变体四:双调九十五字,前段九句四平韵,后段十句四平韵。以萧列《八声甘州·可怜生》为代表。此亦与柳词同,惟前段第三句减一字,第五句添一字,后段第六、七句减二字作五字一句、四字两句异。
变体五:双调九十八字,前段九句五平韵,后段九句四平韵。以姚云文《八声甘州·卷丝丝》为代表。此亦与柳词同,惟前段起句八字添一韵,与张炎“记玉关”词同。后段起句四字,第二句七字,第七句九字添一衬字异。
变体六:双调九十六字,前后段各九句、四平韵。以郑子玉《八声甘州·渐莺声近也》为代表。此亦与柳词同,惟后段第七句减一字作七字拗句异。
八声甘州典范词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