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城子
江城子,词牌名,又名“村意远”“江神子”“水晶帘”。兴起于晚唐,来源于唐著词曲调,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,此后所作均为单调,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。有单调四体,字数有三十五、三十六、三十七三种;双调一体,七十字,上下片各七句,五平韵。格律多为平韵格,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。代表作有宋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等。
崔令钦《教坊记》、敦煌曲子词和现存晚唐以前文人词中均无关于“江城子”的记载,此调应是晚唐时兴起的词调。王昆吾《唐代酒令艺术》提到《江神子》这个词调名,源自于唐著词曲调。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,晚唐《江城子》在酒筵上流行,经过文人的加工,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。唐五代时为单调,始见《花间集》韦庄词,单调三十五字,七句五平韵。三十六字三十七字等格式。可见唐五代《江城子》词调兴起不久,格式尚未定型。全唐五代以《江城子》为词牌的词大约16首,由7位词人创作,其中以韦庄年最长,应是现在知道的最早以《江城子》填词的文人。五代时,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,开宋词衬字之法。牛峤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,开宋词添字之法。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,开宋词减字、摊破之法。北宋初,用《江城子》这个词调填词的人仍然很少,起初的晏殊、柳永、欧阳修等词坛大家都无《江城子》传世,唯有张先有两首《江城子》。至苏轼始变为双调,由此发展成熟、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。薛瑞生《东坡词编年笺证》中考证苏轼第一首用《江城子》这个词牌创作的词大约是熙宁(1068—1077)年间,《江城子·凤凰山下雨初晴》是苏轼在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而作,在此间还有一首“翠蛾羞黛怯人看”,这一时间是苏轼词的初创作期,词依然是唐五代的柔婉细腻。元丰(1078—1085)年间,苏轼创作的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和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开创一代词风,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。衰落于金元,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,有近三分之一《江城子》词是道士所创作,内容与道教有关。
《钦定词谱》:“晁补之改名《江神子》,韩淲词有‘腊后春前村意远’句,更名《村意远》。”严建文《词牌释例》:“‘江城子’又名‘江神子’、‘村意远’、‘水晶帘’,······清李良年《词家辨证》云:‘南唐人张泌有《江城子》二阕,五代欧阳炯用此调填词有‘如西子镜,照江城’句,含本意······”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》注:“《江城子》这个词调应是由咏江城之事而得名。‘子’是曲名后缀。本篇用原始题意咏扬子江畔的古城金陵。”可知此调因欧阳炯词中有“如西子镜照江城”句而取名。咏江城(金陵,今南京)之事,回归到原始题意。由此可见《江城子》这个词调应产生于江城这个地方,欧阳炯不是现存第一个作《江城子》的,但却是对原意的回归。
江城子典范词作
- 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--[苏轼]
- 江城子·晚日金陵岸草平--[欧阳炯]
- 江城子·密州出猎--[苏轼]
- 江城子·醉来长袖舞鸡鸣--[元好问]
- 江城子·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--[张惠言]
- 江城子·浣花溪上见卿卿--[张泌]
- 江城子·竹里风生月上门--[和凝]
- 江城子--[秦观]
- 江城子·西城杨柳弄春柔--[秦观]
- 江城子·前瞻马耳九仙山--[苏轼]
- 江城子·墨云拖雨过西楼--[苏轼]
- 江城子·中秋早雨晚晴--[陈著]
- 江城子·南来飞燕北归鸿--[秦观]
- 江城子·画楼帘暮卷新晴--[卢祖皋]
- 江城子·腻红匀脸衬檀唇--[苏轼]
- 江城子·赏春--[朱淑真]
- 江城子--[刘过]
- 江城子·癸酉春社--[王炎]
- 江城子--[李好古]
- 江城子--[陆汉广]
- 江城子--[石孝友]
- 江城子--[贺铸]
- 江城子·示表侄刘国华--[吴潜]
- 江城子·平沙浅草接天长--[李好古]
- 江城子·孤山竹阁送述古--[苏轼]
- 江城子·迎得郎来入绣闱--[和凝]
- 江城子·斗转星移玉漏频--[和凝]
- 江城子·重阳--[李处全]
- 摊破江城子·娟娟霜月又侵门--[程垓]
- 江城子·秋夜观牛女星作--[蔡伸]
- 江城子·书屋新成--[梁清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