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邵氏闻见后录 > 章节目录

卷二十

  仁皇帝问王懿敏素曰:“大僚中孰可命以相事者?”
  懿敏曰:“下臣其敢言。”
  帝曰:“姑言之。”
  懿敏曰:“唯宦官宫妾不知姓名者,可充其选。”
  帝怃然,有间,曰:“唯富弼耳。”
  懿敏下拜曰:“陛下得人矣。”
  既告大庭相富公,士大夫皆举笏相贺,或密以闻,帝益喜曰:“吾之举贤于梦卜矣。”
  神宗问:“周世宗何如?”
  冯公京曰:“世宗威胜于德,故享国不永。”
  王荆公曰:“世宗之殂,远迩哀慕,非无德也。”
  荆公率以强辩胜同列,不知冯公之对,乃艺祖之语,见《三朝宝训》云。
  王荆公初参政事,下视庙堂如无人。一日,争新法,怒目诸公曰:“君辈坐不读书耳。”
  赵清献同参政事,独折之曰:“君言失矣。如皋、夔、稷、契之时,有何书可读?”
  荆公默然。
  宪成李公及为杭州,不游宴。一日遇雪,命促饮具,郡僚不无意于歌舞高会也,乃访林和靖于孤山,清谈同赏。又曰饮食外,不市一物。至去官,唯买《白乐天集》一部。
  傅献简公云:“司马文正公力辞枢近,尝勉以主上眷意异等,得位庶可行道,道不行,去之可也。”
  公正色曰:“古今为此名位所诱,亏丧名节者不少矣。”
  卒辞不就。文潞公曰:“司马君实操行,直当求之古人中也。”
  傅献简与杜祁公取未见石刻文字二本,皆逾千言,各记一本。祁公再读,献简一读,覆诵之,不差一字,祁公时年逾七十矣,光禄丞赵枢在坐见之。韩魏公、文潞公先后镇北门。魏公时,朝城令杖一守把兵,方二下,兵辄悖骂不已,令以送府。公问兵:“实悖令否?”
  曰:“实。”
  曰:“汝禁兵,既在县有役,则有阶级矣。”
  即判送状,领赴市曹处斩,从容平和如常时。众见其投判笔,方知有异。潞公时,复有外县送一兵,犯如前者。公震怒,问虚实。兵以实言。亦判送状处斩,掷其笔。二公之量不同:魏公则彼自犯法,吾无怒焉;潞公异禀雄豪,奸恶不容也。刘器之为韩瓘云。
  东坡论张文定以一言,曰:“大。”
  曰:“惟天为大,惟尧则之,天下未尝一日无士。而仁宗之世,独为多士者,以其大也。贾谊叹细德之微,知风鸟之不下,闵沟渎之寻常,知吞舟之不容,伤时无是大者以容己也。盖天下大器也,非力兼万人,其孰能举之?非仁宗之大,其孰能容此万人之英乎?”
  世以为知言。神宗尝问文定识王安石否?曰:“安石视臣大父行也。臣见其大父日,安石发未草,衣短褐布,身疮疥,役洒埽事,一苍头耳。”
  故荆公亦畏其大,不敢与之争辩。《日录》中尽诋前辈诸公,独于文定无讥云。
  刘器之曰:“吾从司马公五年,得一语曰:诚。请问其目?则曰:‘诚者天之道,思诚者人之道,至臻其道则一也。’
  又问所以致力?公喜曰:‘问甚善,自不妄语人。吾初甚易之,退而自隐括日之所行与所言,相掣肘矛盾者多矣,力行七年而后成,自兹言行一致,表里相应,遇事坦然有余地矣。’”
  或问刘器之曰:三代以下,宰相学术,司马文正一人而已。曰:学术固也,如宰相之才,可以图回四海者,未敢以为第一。盖元祐大臣类串于德,而廉于才智也。先人亦云:司马公所谓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者,以御史大夫、谏大夫执法殿中,劝讲经幄,用则前无古人矣。
  赵清献公平生日所为事,夜必衣冠,露香,九拜手,告于天,应不可告者,则不敢为也。
  张尧封从孙明复先生学于南京,其女子常执事左右。尧封死,入禁中为贵妃,宠遇第一。数遣使致礼于明复,明复闭门拒之终身。
  庆历中,富郑公、韩魏公俱少年执政,颇务兴作。章郇公位丞相,终日默然如不能言。或问郇公:“富、韩勇于事为何如?”
  曰:“得象每见小儿跳踯戏剧,不可诃止,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。方锐于跳踯时,势难遏也。”
  后富、韩二公,阅历岁月,经涉忧患,始知天下之事不可妄有纷更。而王荆公者,年少气盛,强项莫敌,尽将祖宗典制变乱之。二公不可救止而去,始叹郇公之言为贤也。唐制:唯给事中得封还制书。康定间,中旨刘从德妻王氏还前削遂国夫人。富韩公为知制诰,封还词头。知制诰,今中书舍人也。中书舍人缴词头,自富公始。王氏犍为人,初以后族出入禁中,其父蒙正,始因以通奸利云。
  吕申公云:“唯入主之眷不可恃。”
  王荆公在半山,使一老兵,方汲泉埽地当其意,誉之不容口,忽误触灯檠,即大怒,以为不力,逐去之。参寥在坐,私语他客云:“公以喜怒进退一老兵,如在朝廷,以喜怒进退士大夫也。”
  王荆公与曾南丰平生以道义相附。神宗问南丰:“卿交王安石最早,安石何如人?”
  南丰曰:“安石文学行义,不减扬雄,以吝故不及。”
  神宗遽曰:“安石轻富贵,不吝也。”
  南丰曰:“臣谓吝者,安石勇于有为,吝于改过耳。”
  神宗颔之。
  王荆公晚喜说字。客曰:“羁”字何以从西?荆公以西在方域主杀伐,累言数百不休。或曰:霸从雨,不从西也。荆公随辄曰:如时雨化之耳。其学务凿,无定论类此。如《三经义》颁于学官数年之后,又自列其非是者,奏请易去,视古人悬诸日月不刊之说,岂不误学者乎?
  或谮胡宿于上曰:“宿名当为去声,乃以入声称,名尚不识,岂堪作词臣?”
  上以问宿。宿曰:“臣名归宿之宿,非星宿之宿。”
  谮者又曰:“果以归宿取义,何为字拱辰也?”
  故后易字武平。
  王荆公之子雱作《荆公画像赞》曰:“列圣垂教,参差不齐,集厥大成,光于仲尼。”
  是圣其父过于孔子也。雱死,荆公以诗哭之曰:“一日凤鸟去,千年梁木摧。”
  是以儿子比孔子也。父子相圣,可谓无忌惮者矣。
  杨大年为翰林学士,适礼部试天下士。一日,会乡里待试者,或云:学士必持文衡,幸预有以教之。大年作色拂衣而入,则曰:“于休哉!”
  大年果知贡举。凡程文用“于休哉”者,皆中选。而当时坐中之客,半不以为意,不用也。东坡在翰苑,薄暮中使宣召,已半醉,遽汲泉以漱,意少快,入对内东门小殿。帘中出除目:吕公着司空、平章军国重事,吕大防、范纯仁左右仆射。既承旨,宣仁后曰:“学士前年为何官?”
  曰:“臣前年为汝州团练副使。”
  “今为何官?”
  曰:“臣今待罪翰林学士。”
  曰:“何以遽至此?”
  曰:“遭遇太皇太后陛下。”
  曰:“不关老身事。”
  曰:“遭遇皇帝陛下。”
  曰:“亦不关官家事。”
  曰:“岂出大臣论荐?”
  曰:“亦不关大臣事。”
  东坡惊曰;“臣虽无状,不敢自他途以进。”
  宣仁后曰:“久欲令学士知此,是神宗皇帝之意。帝饮食停匕箸,看文字,宫人私相语:必苏轼之作。帝每曰:‘奇才,奇才!’
  但未及进用学士,上仙耳。”
  东坡不觉哭失声,后与上亦泣,左右皆泣,已而命坐赐茶。宣仁后又曰:“学士直须尽心事官家,以报先帝。”
  东坡下拜,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。东坡为王巩云。
  东坡先谪黄州,熙宁执政妄以陈季常乡人任侠,家黄之岐亭,有世仇;后谪惠州,绍圣执政,妄以程之才之夫有宿怨,假以宪节,皆使之甘心焉。然季常、之才从东坡甚欢也。
  刘器之与东坡元祐初同朝,东坡勇于为义,或失之过,则器之必约以典故。东坡至发怒曰:“何处把上(原注:把,去声。农人乘以事田之具)曳得一‘刘正言’来,知得许多典故。”
  或以告器之,则曰:“子瞻固所畏也,若恃其才,欲变乱典常,则不可。”
  又朝中有语云:“闽蜀同风,腹中有虫。”
  以二字各从虫也。东坡在广坐作色曰:“书称‘立贤无方’。何得乃尔!”
  器之曰:“某初不闻其语,然‘立贤无方’,须是贤者乃可,若中人以下,多系土地风俗,安得不为土习风移?”
  东坡默然。至元符末,东坡、器之各归自岭海,相遇于道,始交欢。器之语人云:“浮华豪习尽去,非昔日子瞻也。”
  东坡则云:“器之铁石人也。”
  司马丞相薨于位,程伊川主丧事,专用古礼。将祀明堂,东坡自使所来吊,伊川止之曰:“公方预吉礼,非‘哭则不歌’之义,不可入。”
  东坡不顾以入,曰:“闻,哭则不歌’,不闻‘歌则不哭’也。”
  伊川不能敌其辩也。
  晁以道为予言:尝亲问东坡曰:“先生《易传》,当传万世。”
  曰:“尚恨某不知数学耳。”
  李伸攵言:东坡自海外归毗陵,病暑,着小冠,披半臂,坐船中。夹运河岸,千万人随观之。东坡顾坐客曰:“莫看杀轼否?”
  其为人爱慕如此。
  东坡倅钱塘日,《答刘道原书》云:“道原要刻印《七史》固善,方新学经解纷然,日夜摹刻不暇,何力及此。近见京师经义题:‘国异政,家殊俗’,国何以言异?家何以言殊?又有‘其善丧厥善’,其厥不同,何也?又说《易·观》卦本是老鹳,《诗·大·小雅》本是老瞄,似此类甚众,大可痛骇。”
  时熙宁初,正氏之学,务为穿凿至此。
  安世月八日登对,眷问甚渥。太母首语及先公,侧怆久之,曰:“如司马相公尽心朝廷,何可更得?君臣之间如此,可纪可纪。”
  予旧收谏大夫刘安世器之《报司马公休书》一纸如上。曰可纪也,故纪之。
上一章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