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维摩诘所说经 > 章节目录

菩萨行品第十一

菩萨行品第十一

这时候,佛祖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中演说正法。园林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,而且处处显得更庄严更美丽,整个法会场所笼罩在金色之中。

阿难便请教佛祖:“世尊,因为什么缘故,这些园林一下子开阔了,处处都有一片金色?怎么会有这样的吉瑞景象呢?”佛祖答道:“阿难!维摩诘居士及文殊师利,还有那些恭敬环绕他们听说法的会中大众,将要起心来我这里了。所以先显示这些瑞象哩。”

这时候,维摩诘便对文殊师利说,可以先去拜谒佛祖,与在场的诸菩萨众顶礼供养世尊。文殊师利说:“好呀!走吧!这正是合适的时候哩。”维摩诘于是凭藉他的神力,轻轻将诸菩萨及佛之弟子等大众,连同他们的师子宝座置于右掌上,然后便前往佛祖所在的庵罗树园。到了那地方,又将他们放到地上。向佛祖俯身致礼,以头面触佛足面,再右行而绕佛七匝,凝心合掌,退立一边。所有的佛之弟子、大梵天王、帝释天等,也都起身离座,以头面触佛足面深加礼敬,然后也退立一边。于是佛世尊依惯常的仪礼对诸菩萨大众一一宣慰,让他们各自就座。

所有大众按如来吩咐坐定之后,佛祖便问舍利佛:“你看见了菩萨大土维摩诘所行的神力了吗?”舍利佛答:“是的,看见了。”又问:“你有什么感想?”舍利佛答道;“世尊,我看见不可思议的神通力呢。简直不是我能预想的,也不是我所能测度的哩。”

这时候,阿难便告诉佛祖:“世尊,我闻见了往昔从未有过的芳香哩。这是什么香呢?”佛祖便对阿难说:“这香是从这些菩萨身上的毛孔中散发出来的芳香啊!”于是舍利佛便对阿难说:“我们的身上的毛孔中也有香味溢出哩。”阿难问:“这香从何而来呢?”舍利佛答道:“维摩诘以其神力往众香国乞得香积佛用斋的剩饭。凡在维摩诘居室得食此饭的,一身毛孔都会散发这种香味。”阿难便转而问维摩诘:‘这香味能维持多长时间?”维摩诘居士答道;“直到这饭给消化完为止。”又问:“多长时间这饭才能消化完?”答到:“这香饭的力量能持续七天哩,这之后便肖化完了。还有,阿难,若声闻小乘修习 者未得阿罗汉果,那他只须食用这香饭,便入正位而得正果了。然后,香饭的力量才消化掉哩;若食此香饭的人本来已得阿罗汉果,那么,他的心则得了解脱。然后,这香饭的力量才消化掉哩;若有未发心求大乘的人食此香饭,直到他起意求无上菩提道心,这香饭的力量才消化掉哩;若已发心求大乘道的人食此香饭,那他直到得了诸法不生不灭的无生忍认识,这香饭的力量才消化掉哩;若已经得无生法忍的人食此香饭,那他便会到仅差一生而候补佛位的阶次,这之后,香饭的力量才消化掉哩;这香积佛的斋饭于是便能灭除—切烦恼众毒,然后才消失其能力。”

阿难对佛说:“世尊,真正前所未有哩。这香饭有能力完成众生向道修佛的事业哟。”佛祖便说:“确实是这样的,是这样的,阿难,好多东西都能有助于向道修佛的事业。如象佛国净土,有大光明能起这作用;又如象诸菩萨以示现神迹而作修佛事业;又如象诸佛如来以化身教诲众生而作修佛的事业;又有以菩提树之觉悟相而作修佛的事业;有以佛祖之衣物卧具等引人敬信之心而作修佛的事业;有以饭食供养众生而作修佛的事业;有以园林台观的妙好等庄严相而作修佛的事业;有以显示佛的三十二相,八十种随形好之果报身而作修佛的事业;有以佛之光明身而作修佛的事业;有以虚空无相的法身而作修佛的事业。众生应该以这些作为因缘,循此而进入佛教的律仪。

“另外,也还有以梦境、幻人、虚影、空响、镜中像、水中月、热时陽焰等作为譬喻而成就修佛事业的;又有以音声、语言、文字作为表达而成就修佛事业的;又有以清净佛土、寂寥境界;无言说显示、无思想观念、无行为造作等从反面成就修佛事业的。所有这些方式,阿难呀,都是诸佛如来的表现,都是或积极或消极的手段。这一切所作所为,全都是在成就修佛的事业。

“阿难,正因为有天魔、死魔、欲魔、烦恼魔四种,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烦恼门在扰乱折磨众生,诸佛如来才因势教化,以上面这些方式来成就众生修佛事业。这也就叫做入一切诸佛的法门。凡修习 菩萨进入此法门的,如果看见了任何清净妙好的佛土却不因此喜不自胜,不贪著,不自傲;如果看见了任何污秽不净的国土,也不因此忧愁烦恼,无障碍,也不气馁;而只是对于十方世界诸佛生出清净心意,欢喜恭敬的情感前所未有。心中明白:诸佛如来从根本上说功德是平等无别的,仅仅为了教化不同的众生,才向我们显现了染秽清净各不相同的国土。阿难,你看那诸佛的国土可以有许许多多,但若看虚空呢?广漠无边,无法分别,唯有一种境界。以这种方式来观看佛的色身,可以分辩出无限多的形色来,但若从无碍智慧上着眼,只有无可分辩的唯一性了。

“阿难,诸佛如来可以有种种差异性,表现在色身、威仪、种性等方面;表现在持戒、修定、智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等法身差别方面;表现在十力、四无所谓、十八不共法等功德差别方面;表现在大慈大悲、行住坐卧的风范、住世寿命、说法教化而成就众生的方式、清净佛国的形象差别、所具佛法的差别等等。但所有这些都有共同的平等的唯一性,这叫三藐三佛陀,亦即正遍知;也叫多陀阿伽度,即如来,也叫佛陀,亦即觉悟。

“阿难,如果我详尽地解说这三个词的涵义,你的寿命那拍有一劫那么长,恐怕也听不完哩。即使三千大干世界中的一切众生,都与阿难一样最能多闻博识,并且有忆念总持,绝无忘失的能力,寿命也有一大劫那么长,恐怕仍然不能听完这三个词的涵义哩。阿难啊,正如前面所说的,诸佛如来的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边际和极限的,也是任何智慧辩才不能测度穷尽的。”

阿难答道:“世尊,从今以后,我绝不敢自以为多闻第一了。”佛祖对阿难说:“也不要因此便生出妄自菲薄的意思。为什么这样说?我说的是:你在声闻大众中最为多闻博识,并不是说在菩萨大众中。姑且说到这里。阿难,有智慧的人,不要以有限度的眼光去衡量渚菩萨。任何大海深渊尚可测量,唯菩萨的禅定、智慧、总持佛法能力、不可抵御的辩才等等功德,却是不能测度的。阿难,你们舍置一边未加践行的菩萨道作为。维摩诘藉其神通力一下子便显示出来了,但对于一切声闻和独觉之小乘人来说,这是那怕在百千劫中,尽其所能也无法完成的呀!”

这时候,所有从众香国来此婆娑世界的菩萨便向佛祖合掌问讯说:“世尊呀,我们乍见此国土时,曾有轻贱的意思,现在倒有些后悔自责了,不再认为此土低劣了哩。为什么呢?诸佛如来的方便示教之力本来不可思议,为了度化众生,各各随众生的根器机缘而显示不同的佛土。尽管如此,世尊,但愿您能多少给我们赐教,让我们奉些微佛法回到众香园国土时,也能常念此土如来吧。”

佛祖于是告诉这些菩萨说:“你们应该修习 有尽法门和无尽法门二者。什么是有尽?指的是有为法。什么是无尽?指的是无为法。如果是修菩萨道的行者,则应放弃断绝有为法,同时又不拘泥贪著于无为法,这叫不尽有为不住无为。什么是不尽有为、不住无为呢?就是不背离大慈,不舍弃大悲,深刻发动追求无上道的愿心并时刻不忘求一切智;教诲化导众生,永无厌倦的情绪;经常记持实行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的菩萨争取众生的四摄之法;为护持佛教正法,不惜捐躯失命;广泛地培植善行的根苗,永无厌足;常怀行善度生的弘大志愿,并不失时机地将功德回向众生;孜孜不倦地追求佛法;诲人不倦地施与佛法;殷勤不倦地供养诸佛;有意投入生死轮回而无所畏惧;对于世间的荣辱泰然处之,无忧无喜;对于未入佛道的人不加轻视;对于修学佛道的人敬之若佛;对于堕烦恼中受苦无量的众生,尽力启发他们的正确知见;不以出家离欲的快乐为珍贵;对自己的法乐不耽迷,对他人的法乐能随喜;在禅定中不贪禅悦,能思念众生处地狱之苦;住生死世间,能思念修道园林的寂静;遇见有人前来求施舍,能视之若良师益友;一切身、命、家、国均能舍弃,唯于一切智悉心守护;见有人毁犯禁戒,便生救护之心;以六度波罗蜜为如来法身的父母;以三十七道品之法为妻儿手足;促进增长善根,永无边际界限;以一切佛国的美好事物,装饰成就自己追求的净土;以佛法作无限的施舍,最终得如来具有的大人相和随形好;断除一切恶行,得身口意三业清净;为众生的缘故住生死无数的大劫中,始终勇猛无畏;听说佛有无量功德,立志追求永无倦意;以智慧之剑,斩破烦恼之贼;出入于五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所成的生死轮回,担负着众生离苦,使得解脱的义务;勇猛奋斗,摧伏一切魔障;常修无念,以无相智慧为目标;虽然少欲知足,但不至于放弃了对世间的关怀;虽然保持超然出世的风范,但仍能随随顺世俗;能行神通,目的在启发众生智慧;具有听闻即不忘失的念总持能力,善于依据众生不同的悟性根器而断除他们的疑惑;以能说善辩的才能,演论佛法没有滞碍;行清净无染的十善道,得为人与天的福报;修习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,开辟通往梵天的道路;劝请如来说法,随闻法而喜并作称赞,得果报而自己也有佛的音声;由修身口意三种善业而具有佛的威德仪相;由深修善好功德,所作所为便高尚而美好;以大乘佛教的原则,成就行菩萨道的比丘;心中常警惕不失,所以不会漏过任何修善的可能性。能够实践以上的宏法利生的行为,就称作菩萨不尽(弃)有为。

“什么又叫菩萨不住无为呢?是说菩萨修学空解脱门,而亦执著于空法,以空法为空,所以称不证空;修学无相无著的法门,但不执著于无相与无作,所以称不证无相无作;修学诸法缘会而有,本无生起,但也不执著无起;观照诸行无常,但仍然修善不断;观照世间一切众生痛苦,却并不厌恶生死世间;观照诸法无我,却仍然悉心教诲众生,没有厌倦;舰照涅磐寂灭,却不肯安住寂灭;观照离欲贪,离烦恼,离诸法性空,却不远离修身心两方面的善行;观照诸法不去不来,故无所归,但却一心以善法为归趣;观照一切法不生不灭,但却在世间生灭中承当宏法利生的责任;观照如来出世法无漏清净,却并不断绝对世间诸有漏行为的引导;观照法性无业故没有修行,但仍以佛法指导众生行业;观照一切诸法本性空无,仍然不肯放弃救助众生的大悲之心;观照由无为法而取证涅磐的道理,但不象小乘那样,由无生灭入证涅磐;观照诸法本来虚幻,无坚牢可言,无人我可言、无主体可言、无表相可言,但只要度尽一切众生的本愿未获满足,菩萨便不会放弃对福德、禅定和智慧的修习 。能修习 以上这些法门,便称作菩萨不住于无为。

“由菩萨具有福德,所以并非滞留于无为境界;由菩萨具有智慧,所以并未放弃有为法世间;由对于众生怀大慈悲,所以并未滞留于无为境界;由为了满足本愿,所以并未放弃有为法世间;由为了采集法药疗治三毒,所以并未滞留于无为境界;由为了随众生病而施法药,所以并未放弃有为法世间;由知道众生有病患,所以并未滞留于无为境界;由为了灭除病生病患,所以并未放弃有为法世间。

“诸位有德君子,菩萨因为修持这些法门,不放弃有为法世间,又不滞留于无为境界,这便叫尽无尽解脱法门;你们也应当修持这种法门啊!”

这时候,所有在场众香国菩萨听佛祖这样说法,都极为欣喜,便以种种妙好的鲜花,种种的色彩,种种的芳香,遍撒三千大千世界,供养释迦牟尼佛,供养此处所说的佛法,供养所有法会上的菩萨大众。然后俯身致礼,以头面触佛足面,称颂赞叹前所未有,都说:“唯释迦牟尼佛,才能在此娑婆世界行善巧方便,导化众生。”这些话才说完,众香国来的菩萨便都消失了,回到他们自己的香积佛土去了。

上一章下一章